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受过免职处分的干部,还能再复出吗

发布时间:2019-06-05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

从被处分、免职,到复出——这样的沉浮,就发生在中部某县干部邹波身上。

 

事件回顾

 

2015年,邹波因工作日午餐饮酒,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县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职务。随后在组织关怀帮助下,他放下包袱,奋发有为,在处分影响期满后被重新使用,担任该县公车改革办公室主任。

  邹波所在单位负责人坦承,当时这一消息传开后,大部分干部觉得组织这样安排是合理的,但也不乏一些质疑,“犯了错还要提拔,那没犯错的呢?”“是不是所有犯过错的干部都能重新使用?”

  质疑,倒逼一些地方在使用受处分处理干部时必须更加严谨、规范,防止带病提拔。那么,什么样的党员干部能被重新使用?怎样保证“病”好了?重新使用要走什么程序?

  “还在处分影响期的干部,一律不能被提拔使用,这是个硬杠杠。”安徽省宣城市委组织部干部屠春节表示,党纪处分条例对党纪处分的影响期有明确规定,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也规定,“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使用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处分影响期满后干部使用的标准,各地尽管有差异,但大致包括以下五看:一看时间节点,是党的十八大前犯错还是十八大后;二看犯错原因,是个人原因还是工作原因;三看个人表现,既看一贯表现,也看犯错后的表现;四看处分类型,一般属于党纪轻处分以下的才有可能被重新使用;五看错误性质,属于经济问题还是生活作风问题,像政治上有问题的、经济上搞贪污腐败的、道德败坏等性质恶劣的,不能被重新使用

 
 
 

 

 
 
 
 
 
 

看性质也要看表现。不少地方表示,干部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态度、受处分处理后的工作成绩、周围干部群众的评价等,是受处分处理干部能否被使用的主要参考依据。

  “看受处分干部的认错悔错改错态度,让他知道是自己犯错在先,组织是在挽救他,使用是组织信任他,从而真诚悔过、真心向党,决不能让他认为这是在补偿他。看处分影响期内的日常表现,尤其是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如果受了处分就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至继续犯错,是不会得到周围同事认可,也不会被组织考虑重新使用的。”湖北省黄冈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余凡说,得益于回访教育、关爱帮扶工作,获取这些信息并不困难。

  邹波的复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组织帮扶下,他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认识到是自己对全面从严的态势没有认清,说到底还是纪律规矩意识不强。想通后,他很快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站起来”。

  当时,邹波所在县正面临公车改革。全县160多辆公车,哪些该保留,哪些不该留,实际触及不少机关单位和部门的切身利益,可谓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邹波接下了这个重任,从最初制订方案,到具体实施,从确定哪些公车该保留,到对收回的公车拍卖处理,他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很多时候还用自己的教训现身说法,告诉大家遵守有关公车改革的政策和纪律。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如期完成公车改革任务,所有公车全部处置到位,没有一家单位对公车处理方式产生异议。

  那段时间,邹波忙个不停,经常加班加点。这种积极担当、不辞辛苦的表现和在公车改革上取得的突出成绩,被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成了大家公认的实绩突出的典型。在对他进行的背对背考核评价中,其教育帮带人、周围领导及同事等,都给他很高的评价,“赢得群众一致认可和组织高度肯定”。

 
 
 
 
 
 

 

 
 
 
 
 
 

条件卡得严,程序更慎重。在记者采访的不少地方,对受处分处理干部影响期满后首次重新使用,主要履行以下程序:一是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受处分处理干部日常表现,研究提出是否安排其重新任用的意见,并征求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二是深入了解情况,重点了解干部在处分处理影响期内的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等;三是书面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四是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五是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受处分处理干部重新任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地方对受处分处理干部的重新使用程序上,都明确要求书面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或者向其备案。对此,一位地市党委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受处分处理干部的重新使用,必须慎之又慎,给上级组织部报备,就是在程序上的慎重考虑,能起到监督下级使用干部的作用,而且上级组织部门考虑干部使用往往站位更高,综合考量的效果更佳。

  “制定这样严格的程序,除了考虑社会舆论、用人责任外,更重要的是不搞纪律松绑。不能把关爱帮扶当保护伞,必须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和适用情形,防止混淆问题性质,严格依规依纪履行程序。”江西省吉安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肖君认为,使用或重用受过处分的干部,关系到党的公信力,关系到党的前途事业,必须慎之又慎,既要为改过自新者搭台,又要避免带病提拔,双向发力才能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

  采访中,有地方还认为,受处分处理干部走上新的工作职位后要及时跟踪,特别是对其日常监督管理须臾不可放松。“一旦再出问题,造成的后果、社会影响往往更大,甚至会被干部群众怀疑是带病提拔”。

  邹波对此有切身体会。在他来到新工作岗位后,他的教育帮带人仍来找他聊天,了解他的思想、工作情况,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县纪委还督促他的新单位对其思想认识、工作表现等进行跟踪,加强教育管理。“虽然书面汇报、帮扶程序那一套已经结束了,但思想上的教育、工作上的鼓励一直在进行。”他的教育帮带人如是说。(注:应采访对象要求,系列调查中所涉及受处分处理干部均为化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