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县管校聘,究竟应该废止还是应该调适?

发布时间:2018-08-10      来源: 教师茶话    点击:

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县管校聘”存在的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我谈教育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人从我的角度去了解教育的现状,并去思考和关注教育。”

什么是“县管校聘”?

自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各地为了实现“师资编制均衡”,制定出了一个管理制度:“县管校聘”的制度。据说这个制度的好处就是把“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实现把“学校人”的老师变成“系统人”,就要把老师的工作单位频繁调换到另一个单位。人都是喜欢稳定的,老师自然也不喜欢频繁调动。如果是从条件不好的单位调换到好的单位,从乡下调换到城里还好一些。如果是从乡镇调换到偏远山区,又没有任何补贴的前提下,那估计被调换的老师谁都不会志愿报名。“县管校聘”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强制分流”

那么,怎么办呢?“县管校聘”定义中写得很清楚:“一定时期内强制分流”。没人志愿就要被“强制分流”,如果有老师不服从安排,将会面临被解聘的风险。

这个就是“县管校聘”的实际作用,用“强制分流”的制度来实现师资均衡。那么这个“县管校聘”是不是就是很完美的一个制度呢?在施行的过程中有没有其他不公平的地方出现呢?

下面,我简单的提出一个问题,提供给大家讨论,使更多人了解教育和关注教育。这个问题就是:

一,实行“县管校聘”后,校长的权力是不是更加大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学校管理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绝对的权力。可是,虽然如此,如果有些老师因为某些事情跟校长顶撞的话,如果老师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校长还是只能干瞪眼,最多是有些好处不会分给这位老师。但是,这位老师也不稀罕名利的话,校长也拿他没办法。[不听话,随时可以把你弄走!]

实行“县管校聘”后,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校长会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竞聘中做手脚而排挤跟他顶撞过的老师,然后趁机把某位他不喜欢的老师分流到其他单位?也就是说校长的权力是不是更加大了?这个是老师们最担心的事情之一。

二,会不会加重学校领导和普通一线老师之间不信任?

正因为,实行“县管校聘”后,校长的权力可能会加大和不受约束。有些喜欢勾心斗角的校长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在竞聘中做手脚,从而实现排挤某位不服从管理的老师的机会,而造成在工作中出现校长和普通老师之间的不信任,和相互不尊重。反正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强制交流,校长和普通老师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工作关系。

三,实行“县管校聘”后,被强制分流的都是哪些老师?

这个是我这个话题的重点。实行“县管校聘”后,一个乡镇学校将要被强制分流的是哪些老师?通过这次本地“竞聘分流”,我发现我们这边的学校被分流的老师大多是年纪在五十岁以上,不善于操作电脑,老实巴交,不喜欢奉迎的老师,还有几位被分流的老师不在意本次“竞聘分流”而没有做好竞聘准备的老师。

这些被分流的老师最终都被强制安排去了偏远的地区。有点像是考核不称职后被分流的感觉。而且,可以发现,只有从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分到条件差的学校,几乎不会出现从条件差的学校分流来到条件好的学校的,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结束语:“县管校聘”是一个新的管理方式,但是无论是什么管理方式,都有其利弊之处。如何客观看待“县管校聘”的利弊,如何在实行“县管校聘”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了每一个关注教育的人去思考。

 

网友:情定天下

 

县管校聘应该弊大于利。家里没人没钱估计会经常分流,没有稳定的师资力量想把教学成绩搞上去几乎不可能。老师就像浮萍草能安心工作吗?均衡教育做到均衡了吗?不说大家都知道。教育均衡了吗?看看现在学校是什么乱像。评上副高的基本上都是领导或跟领导有关系的人。在学校基本不带主课。冲到第一线的老师评不上。应那句话“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