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身在一线教育20多年,深知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的制度引发的一系列弊端:
一、人为造成本来水平相当的教师工资分为三、六、九等,造成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
拿笔者所在地各学校而言,一个拥有60人教职工的学校,高级职称教师仅占6%左右,基本上能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大多并非是只在一线教书的普通教师,最起码也要任学校的中层干部,为什么学校的有职务的老师有更多晋升高级教师的机会,而那些常年工作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却无法晋升?这不用小徐老师说,广大教师心里自然明白。
而这部分教师所拿工资要比中级职称教师多30%多,比初级职称的教师要多拿到一半左右,造成一个学校,水平相当的教师,工资差别巨大的不公平现象。
另外,中级职称占学校全体教师的45%,初级职称占全体教师的50%左右,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级教师的工资相差不是很悬殊,而这部分全部教师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全校大部分教学任务,但却拿着低于高级职称30%-50%的工资,这公平何在?
在教育上,多年来,还存在一种怪现象,职称越高,工资越高,工作反而越脱离教学一线,这让广大在一线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情何以堪?工作积极性从何而来?
二、因为职称评定的条件与一线教学水平,教学成绩严重脱钩,而职称工资又是教师工资增长的主要来源,这就造成,踏踏实实干工作的老师往往评不上职称,而那些投机钻营,走后路,使关系的却能评上职称,这极大的打击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为了评职称,教师们要写论文,搞课题,争优秀教师,参加各种明里暗里的活动,写论文尚且可以通过交足版面费的方式来发表,而申请课题、争优评模等其它活动,人为操作性太大,每年耗费老师们太多的精力、财力钻营这些,甚至造成彼此竞争的教师大打出手,斯文扫地。这成了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一大弊病。
四、教育是公益事业,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工作的优劣在短时间内难以量化,而人为的设置职称评定并与教师工资挂钩,让老师为评职称明争暗斗,最终影响教师安心搞教学的平和心态。
总而言之,如果取消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或者降低职称在教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现实意义非常大:
一方面,消除不公平制度带给人们的不公平感,消除教师工资因职称的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差距,鼓励教师多劳多得,能者多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们不再为评职称而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而因评职称而形成的灰色利益链也就此消除,这会让教育环境变得清明起来,有利于净化教育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当一种制度并大多数人所唾弃,而只有即得利益者拥护的时候,相信这一行业也被这一不合理制度祸害的差不多了吧,大家是不是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制度的获利者呢?
文章转自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