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一线教师心声:废除中小学职称工资,让教师们安心从教

发布时间:2019-09-24      来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点击:

笔者身在一线教育20多年,深知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的制度引发的一系列弊端:

一、人为造成本来水平相当的教师工资分为三、六、九等,造成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

拿笔者所在地各学校而言,一个拥有60人教职工的学校,高级职称教师仅占6%左右,基本上能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大多并非是只在一线教书的普通教师,最起码也要任学校的中层干部,为什么学校的有职务的老师有更多晋升高级教师的机会,而那些常年工作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却无法晋升?这不用小徐老师说,广大教师心里自然明白。

而这部分教师所拿工资要比中级职称教师多30%多,比初级职称的教师要多拿到一半左右,造成一个学校,水平相当的教师,工资差别巨大的不公平现象。

另外,中级职称占学校全体教师的45%,初级职称占全体教师的50%左右,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级教师的工资相差不是很悬殊,而这部分全部教师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全校大部分教学任务,但却拿着低于高级职称30%-50%的工资,这公平何在?

在教育上,多年来,还存在一种怪现象,职称越高,工资越高,工作反而越脱离教学一线,这让广大在一线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情何以堪?工作积极性从何而来?

 

二、因为职称评定的条件与一线教学水平,教学成绩严重脱钩,而职称工资又是教师工资增长的主要来源,这就造成,踏踏实实干工作的老师往往评不上职称,而那些投机钻营,走后路,使关系的却能评上职称,这极大的打击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为了评职称,教师们要写论文,搞课题,争优秀教师,参加各种明里暗里的活动,写论文尚且可以通过交足版面费的方式来发表,而申请课题、争优评模等其它活动,人为操作性太大,每年耗费老师们太多的精力、财力钻营这些,甚至造成彼此竞争的教师大打出手,斯文扫地。这成了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一大弊病。

四、教育是公益事业,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工作的优劣在短时间内难以量化,而人为的设置职称评定并与教师工资挂钩,让老师为评职称明争暗斗,最终影响教师安心搞教学的平和心态。

总而言之,如果取消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或者降低职称在教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现实意义非常大:

一方面,消除不公平制度带给人们的不公平感,消除教师工资因职称的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差距,鼓励教师多劳多得,能者多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们不再为评职称而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而因评职称而形成的灰色利益链也就此消除,这会让教育环境变得清明起来,有利于净化教育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当一种制度并大多数人所唾弃,而只有即得利益者拥护的时候,相信这一行业也被这一不合理制度祸害的差不多了吧,大家是不是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制度的获利者呢?

 

文章转自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