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口岸检察室 最美法律人

发布时间:2015-05-18      来源: 王岩云的法律博客    点击:

法治应是理想的,更应是现实的。可以说扎根耕耘的法律实践者对于法治的直接贡献要远远大于坐而论道的法治建构者。尤其那些身处基层的、一线的法律实践者,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力量,是他们撑起了国家法治的大厦。就培育民众的法治信念、建立民众对于法律的信仰而言,他们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文 | 王岩云

来源 | 王岩云的法律博客

 

2015年5月6日到包头市青山区检察院和包头市检察院交流之后,我们都很震撼和叹服。一天的行程很紧凑,参观交流之后有些疲惫,就早早休息了。因为第二天还有任务,按照计划我们将前往草原去达茂旗检察院参访。

 

1穿越大青山奔往草原

 

 

2015年5月7日吃过早饭,我们就乘车前往达茂旗。出包头市,一路向北,汽车穿梭于大青山之间,两侧高高低低的山峦不断地后移。虽已立夏(2015年5月6日立夏),国内许多地方或许早就绿意葱葱,而这里却似仍在春天里,刚刚泛出一点点的绿,山峦的颜色是暗暗的青青加上点点的微绿,似乎也告知我们为什么这里的山叫大青山。

 

我们要去的达茂旗是“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故乡。车上博友们欢歌笑语,不知何时已不见了起伏的山峦,两旁取而代之的是草原,远处还有用于风力发电的大风车,看来已进入牧区。再往前行,看到了一个高高的、别致的建筑。这就是达茂旗的旗门,在这里也知道了达茂旗的全称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一行人下车,在旗门前合影。

 

这时达茂旗检察院的同志已热情地到旗门迎接我们。于是一行人上车直奔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

 

2最年轻检察长的介绍

 

在达茂旗检察院座谈交流中,提供给我们的资料有三份:一是达茂旗人民检察院工作情况介绍;二是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潘志荣事迹介绍,三是达茂旅游(由达茂旗旅游和口岸管理局印制)。

 

主持交流的是检察长赵宝柱。在包头市青山区检察院交流时,我们就听说达茂旗的检察长是包头市检察系统最年轻的检察长(当时有博友看到青山区尚震宇检察长很年轻干练,询问他,他告知我们达茂的检察长才是包头最年轻的检察长)。赵宝柱检察长大概是1976年生人,主持介绍却很有特色。

 

一是,没有过多的介绍自己,而是细心地一一介绍参加座谈交流的同事;

 

二是,不推荐自己,而重点推荐先进。详细介绍了潘志荣的事迹,并告知我们具体的细节和情况可以问“老潘”(即潘志荣);

 

三是,特色鲜明。尽管达茂旗检察院近年来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检察院建设上成绩突出,但他将介绍的重点放在该院推动开展的蒙汉双语诉讼和派出检察室的建设情况。

 

四是,不仅介绍达茂旗检察院的工作成绩,而且介绍达茂旗的情况和旅游资源。虽然我们此行不是旅游,但了解了之后,不排除日后会来旅游或携带、推荐亲友到此旅游;况且,其实了解达茂旗旗情也是了解检察院院况的前提。

 

总的看,这个年轻的检察长真的不一般。

 

参观达茂旗检察院整体印象也很好——规范、便民、友善。

 

3蒙汉双语诉讼的探索与成效

 

达茂旗检察院是“包头市检察机关蒙文蒙语诉讼基地”,蒙汉双语诉讼是其工作特色。该院开通了蒙汉双语门户网站,设立满都拉口岸检察室。

 

近年来,达茂旗检察院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着力推进“双语人才+双语诉讼+双语特色”工作模式。一是从招录、岗位配备和在岗培训等方面强化对双语人才的培养;二是积极开展蒙文蒙语诉讼工作,切实维护蒙古族当事人平等合法的诉讼权利;三是大力推行包括双语预防、双语宣传、双语接待、双语普法在内的双语特色检察工作。

达茂旗检察院为拓宽检察工作蒙文蒙语服务领域,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及工作方式方面均作出了有益探索。在组织建设方面,该院专门成立了由8名蒙汉兼通且精通检察业务的检察人员组成的“达茂旗检察院蒙文蒙语诉讼办案小组”,具体承办蒙文蒙语诉讼案件,据了解截至目前,办理涉及蒙古族当事人的刑事案件84件96人,占到办理案件的35%。在制度建设方面,2010年该院即制定了《达茂旗人民检察院蒙文蒙语诉讼办法(试行)》;2015年4月又与旗法院、公安局会签了《达茂旗人民法院、达茂旗人民检察院、达茂旗公安局蒙文蒙语诉讼办法》,规定了蒙文蒙语诉讼的工作流程、公检法三家在各个诉讼阶段的具体分工和职责,使蒙文蒙语诉讼工作机制更为科学、具体。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深入校园、深入基层、深入身边的“三个深入”,对蒙古族学校学生、牧区苏木镇基层干部和蒙族牧民开展蒙汉双语法律宣传。另外,该院建立了《民情日记》制度,即检察院干警在走访中使用蒙汉双语记录、分类农牧区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截至目前,《民情日记》已记录了群众诉求和案件线索426条,为农牧民化解社会矛盾 50余次,为禁牧牧民解决各类困难55 次。

 

4口岸检察室

 

午饭之后,我们前往口岸检察室参观学习。达茂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二十多个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旗县,人口居住分散,全旗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东西最长跨度160公里,南北最长跨度150公里,独特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设立检察室的必要性。

 

满都拉口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边境苏木(乡)满都拉镇,是我国与蒙古共和国接壤的地方,它是1992年经批准开通的二类季节性公路口岸,包头市唯一的对外口岸。也是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最近的陆路口岸。


从口岸检察室的职能承担看,它就是一个微型的检察院。达茂旗检察院与法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会签《达茂旗检察院派驻苏木、乡、镇检察室对辖区公安派出所、巡回法庭、司法所开展法律监督工作规定》、与公安边防大队联合会签《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派驻苏木镇检察室对辖区公安边防派出所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规定》。此外,检察室还与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工作机制。

检察室是拓展检察业务、延伸职能服务不可或缺的窗口,也成为了架起草原检察人与农牧民群众的连心桥。口岸检察室还计划增强对口岸贸易的服务,尤其是针对蒙古国和我国贸易往来不断增多的现状,进一步加大推行蒙汉双语普法工作力度,在口岸开放时向蒙古国人员宣传中国法律。为了让博友能更直观了解口岸检察室的设立背景和工作意义,达茂旗检察院组织博友参观了满都拉口岸和中蒙边境757界碑。


从口岸归来,口岸检察室安排了一次草原蒙语普法活动。

5最美法律人

 

在达茂,潘志荣的事迹一再为包头市检察院政治部李永峰主任和达茂旗检察院检察长推崇。潘志荣是达茂旗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派驻满都拉镇检察室主任兼石宝镇检察室主任,一级检察官。他三十年如一日,扎根边疆,情系群众;蒙汉兼通,与少数民族兄弟一道相互扶助、守护安宁、团结奋斗。检察院的领导和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潘”。

老潘对于本职的检察业务很“钻”。在办公办案中他坚持“勤思、勤恳、勤慎”,认真细致有担当是达茂旗政法同行对潘志荣的赞誉。达茂旗检察院双语诉讼工作的亮品牌就是老潘带出的。在工作,老潘发现很多牧民都是说蒙语不懂汉语,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老潘刻苦学习和练习蒙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蒙汉兼通双语人才,不仅口语流利,蒙汉翻译水平也十分了得,既是院里历年检察工作报告翻译组成员,又是蒙语公诉出庭组成员,还是全旗开展围封禁牧摸底调查组成员。

 

老潘不仅业务精良,而且有一颗大爱之心,对待与之相处的农牧民,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这样一份像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实属难能可贵。了解了潘志荣的事迹后,有博友称他为最美基层检察官(参见“沉香醉墨”的博文“最美基层检察官潘志荣”)。其实老潘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占据重要的、高层级的关键性岗位。而我,宁愿称老潘为“最美法律人”。因为老潘所做的已远远超出了基层检察官的职责范围,更多的属于法律人的事务,甚至也远远大于法律人的通常的职责范围。

对于潘志荣的事迹,博友韩伟作出了很贴切的概况:“他(潘志荣)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扶持、帮助当地的农牧民们。一本又一本的‘民情日记’上,满满地记载了各种民情访谈,从个人困难到社会保障,从家庭矛盾到事业经营,因为‘禁牧’补偿款的分配,一家人闹起了矛盾,潘志荣推心置腹,耐心说服,顺利化解;潘志荣的妻子在医疗计生部门工作,当地牧民老乡有健康问题,他就利用妻子的关系热心地引荐,帮助就医。”不仅如此,韩伟对于潘志荣式的基层检察官工作对于法治建设的意义也深有洞见,他说:“潘志荣的很多工作,看似与检察工作无关,去现代法治甚远,但是它恰恰符合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区,符合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性格,这才是‘接地气’的法治,而且通过及时的纠纷化解、法律监督,打出了‘法治’的提前量,实现了良善的社会治理之目标。”(参见韩郁文:《内蒙古检察行思(之二)》,http://hanw.fyfz.cn/b/851690)

 

法治建设是顶天立地的事业,不仅要用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更要从基础做起,从对基层的人和事做起,要将法治的理想和精神落地——这是一种思路和进路;法治应是关乎日常人的日常生活的法治,而不是凌驾于日常人的生活之上的法治,自下而上的法治认知的不断提升——是法治的另一种思路与进路。法治应是理想的,更应是现实的。可以说扎根耕耘的法律实践者对于法治的直接贡献要远远大于坐而论道的法治建构者。尤其那些身处基层的、一线的法律实践者,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力量,是他们撑起了国家法治的大厦。就培育民众的法治信念、建立民众对于法律的信仰而言,他们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老潘那份对于检察事业的大爱,那份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那份平等待人、真正地视农牧民为“安达”的情怀,很让人钦佩。其实我们人在旅途就是在寻觅,未必是寻觅最美的风景,多是在寻找最美的自己。当我们称老潘是最美法律人时,就是因为他是我们想象中的基层法律人的理想型,是我们自己作为基层法律人所能达到的最有意义、最理想的也是最美的自己的形象,也是我们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在与法律人打交道时所希望的法律人的类型。

 

双语诉讼、口岸检察室、最美法律人——达茂,你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相信,有你会更美好!

 

PS:2015年5月13日,欣闻满都拉口岸经国务院批准为常年开放性口岸。相信老潘和他的同事(达茂旗的检察官们)将更加忙碌了。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