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司法新观察】 由执法冲突 悟理念进步

发布时间:2019-07-25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2004年,法院执行长安公司与汤某、曹某及鸿达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查封被执行人名下房产。经查,检察院在先曾扣押该房产,对房产加贴过封条,但未向管理机关备案登记,亦未送达扣押决定和协助执行通知。两机关产生分歧。
检察院认为,追查刑事犯罪,扣押涉案财物,符合法律规定;其扣押时间早于法院查封时间;刑事诉讼扣押效力高于民事执行查封效力。法院认为,查封、扣押房产,应当到房产所在地管理机关办理查封、扣押备案登记,检察机关未履行法定必要手续的扣押不得对抗法院已履行相关手续的查封。
当前,因人民法院民事强制执行与公安、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进行追赃而产生的重复查封、扣押、冻结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由于这种司法冲突和矛盾尚缺乏规范解决机制,造成人民法院在民事强制执行中根据调查或当事人举证,经审查认为属于被执行财产的,即采取查封、扣押或者冻结措施,进行强制变价或将财产给付申请执行人。但与此同时,公安或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认为同一财产非为被执行人所有而是属于刑事案件被害人财产,依法应当追缴,从而也实施了查封、扣押或者冻结措施进而追缴该财产退还给刑事案件被害人。这就引发了对同一项财产不同执法机关作出不同认定的问题,从而产生了民事强制执行与刑事诉讼追赃的司法冲突和矛盾。
刑事优先,指同一犯罪嫌疑人既涉及刑事案件又涉及民事案件时,民事案件不得先于刑事案件审理和裁判,须让位于刑事案件,以保障刑事案件的优先审判。198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的通知》,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如果发现有经济犯罪事实的,即应及时移送”。同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犯罪的受害者能否向已经司法机关处理的人提起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的复函》规定,“财产犯罪受害人可否提起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应当设法继续追赃,不宜采取提起民事诉讼”。199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犯罪的被害人起诉要求诈骗过程中的保证人代偿“借款”应如何处理的函》指明,“刑事案件的追赃问题,人民法院不宜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由刑事优先衍生出“刑事追赃优先”,即刑事诉讼强制力远高于民事诉讼,对被害人民事权利侵害一旦涉及刑事诉讼,国家即动用刑事强制措施对其保护,刑事追赃手段是维护被害人民事权益的最后方式;追赃情况也被视为犯罪后果考虑,是量刑的重要情节。
民事优先,指同一犯罪嫌疑人既涉及刑事案件又涉及民事案件时,民事案件的审判无须等待刑事案件的审判,可先于刑事案件进行审判,且刑事案件的审判涉及财产刑时须保障相关债权人的权益。《刑事诉讼法》第198条规定:“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没收,上缴国库。”《刑法》第36条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纵观几经修订后的刑事基本法律不难看出,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法治意识持续攀升,我国的人权保障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历史性地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之发生可喜变化的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法律亦逐步摒弃刑事优先原则,进而循序渐进地确立了民事权益保护优先原则。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在保障民事实体权利优先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民事程序可以优先。“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人员以该单位名义对外订立合同,将取得的财产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外,该单位对行为人因签订履行合同造成的后果,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联,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因此可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正式通过规范化文件的形式事实上废止了刑事优先原则,确立了民事保护优先原则。这与当下强调要依法保护民营产权合法权益的思路一脉相承,也可以说是,早在20年前,即已预埋下了伏笔!     
刑事追赃是国家授权的特定机关在人民法院对行为人作出有罪判决后,依据生效判决中对罪犯通过犯罪行为所获取财物的确认,运用国家强制力,采取强制手段,对涉案赃款赃物追缴并依法处理的诉讼行为。其作用在于惩罚犯罪,并在最大程度上挽回因犯罪行为而给社会所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但是,《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赃款赃物处理的执行主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38条规定,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裁判执行的机构执行。《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司法解释明确了赃款赃物执行权属于第一审人民法院。刑事追赃本质上是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行为,刑事案件裁判中关于财产部分(包括财产刑和涉案财物)的执行事项理应由行使国家执行权的机构负责执行,而当前国家的执行机构依然归属人民法院,刑事追赃的执行主体理应为人民法院。
根据《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8条规定,对依法不移送的查封、扣押的赃款赃物,应待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由人民法院通知查封、扣押机关上缴国库。据此,检察机关若为赃款赃物的查封、扣押机关,可以依据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处理其查封、扣押在案的财物。这里需要明确,查封、扣押机关对查封、扣押在案财物的处理,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通知方可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67条第2款规定,涉案财物未随案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判决书、裁定书送达查封、扣押机关,并告知其在一个月内将执行回单送回。据此,检察机关没有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是不能直接处理其查封、扣押在案的赃款赃物的。另外,在刑事裁判生效后,人民法院在执行依法不移送的被查封、扣押财物时,应当及时通知查封、扣押机关上缴国库。
综上所述,法院对涉案房产采取查封措施符合法律规定和立法本意,并无不当,且程序合法,法律手续完备,应当依法对被查封房产继续执行。
 
 
 
 
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
李 立 惠
联系方式:0311-87923578

                            18531129506@163.com
                         通讯地址:
石家庄市新华区公里街3号
邮编:050000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