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王石:关键不是政策怎么样,而是我们应该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 天则大家对话    点击:

 

 天则大家对话

问:请问您住的房子有多大?您有几套房?

  王石:我的生活是比较简单的。我到深圳之后创业时买过两套住房,因为种种变故房子不在我名下。考虑各种情况,我现在是租房,不过住房反正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人为什么对房子那么感兴趣呢?人们认为房子才是财产,才是家,和过去的老家、落叶归根的观念结合起来了,所以土地、房子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是非常重要的。就我个人来讲,虽然我小时候对山区有很温暖的记忆,但我毕竟迁徙到城市里。我出生在广西,在还没有记忆时就随家迁徙到广州、湖南衡阳、北京、郑州,我还依稀记得在老家东北生活过三年。要说落叶归根,我的家乡在哪里啊?尽管我现在也鬓发衰,但就家的感觉来讲,尤其是2011年出国到现在,我更觉得自己是地球人。当然,我的感觉、味觉、嗅觉也会表明我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但是到底哪儿是我的家,已经非常淡了。

  问:一些人不怕世俗眼光,正是因为坚信自己说的话。你这种很强的自信,是怎么来的?

  王石:我先回答一下薛教授的问题。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的经历和教育告诉我就应该这样做,现在更多的不是你纠结,而是你身边的人纠结。拿不到好地我就要破产,但我宁可破产也不会违背原则。想通了之后,你就会觉得这就是你要做的。

  你说王石这个人很坚强,但我不认为自己坚强,我是很脆弱的。拿相信我的举手这个试验来说,你不举手对我没什么打击,但是当某种误会,比如我培养的团队误会我的时候,员工感到彷徨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很受伤。2008年赈灾我捐200万不少了,网上排山倒海骂我的时候我是难受的,因为我感觉到我的管理层压力非常大。赈灾,中国是灾难频发的国家,我们不能搞运动式募捐。另外,我觉得捐款应该出于自愿,而且不应攀比捐款多少,普通工人一块钱和企业1000万能相提并论吗?钱数不同,但是心是一样的。2008年的时候,万科80后的员工已经超过60%了,我看他们用非常委屈的眼神看我,他们很委屈,而且不理解。那时候我很彷徨,我准备辞职,不是因为我说错话,而是因为我的话影响了80后对我的信任,我的话给管理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的话造成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会影响股价,会影响销售,会影响股东投资。

  问: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政商关系应该是什么和什么的关系?

  王石:在2012年我们企业家有一个论坛,基本是半开放的,请谁来不请谁来未严格限制,基本上不请媒体人,所以是半开放,企业家自己谈一些事情。2012年我们知道新一代领导人带来了希望。我记得那时是作为轮值主席,我的发言主题就是自我更新,不是你希望上面怎么来改,而是你怎么来改,你的主题。今天说挑战也好、主题也好,关键是自我更新,更多的不是政策怎么样,而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很多人谈三中全会对我们今天的走向怎么样?对我来讲,我觉得更需要关注的是基本的东西,怎么变化代表未来。我强调我们要自我调整,比如上一届在哈佛的亚洲论坛,哈佛留学生组织办的非常有影响力的论坛,去年在国内搞得非常大的民间的一个投资基金,大家都觉得神秘得不得了,觉得他做得不可想象。到上面请一个著名的教授,刚讲两句话他说来给我跟他合影,非常粗暴,非常无礼。在中国很让人羡慕的民间著名的资金投资者就这样,而且不止一次。你想想在哈佛的外国留学生,我们的企业家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要讲法治,我们说司法上,贿赂是双方的,得有行贿才有受贿。所以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企业做起。为什么要出去,因为我突然觉得我不能太自私,你过了在学校享受、愉悦、提高知识的那个阶段,不仅仅是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多的是和其他的人共同交流。所以如何让社会进步,我觉得企业家的自我更新和现在执政党开展的反贪运动、反腐败的这种自我更新是一样的。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刚才讲在剑桥骑自行车,有一天我一看,我那个座没了,虽然很近,骑自行车15分钟,但是要走路得半个小时,我骑一个自行车下面没座,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呢?我想看哪个自行车的座,我能把它弄过来,但是我一边骑一边想这是大白天,我的自行车肯定是在晚上被弄的。

  事后我都在反思,我怎么能这么想,我虽然没这么做过,但是我情不自禁,谁把我的弄走,我也弄一个别人的去,从来没想去买来换一个。很简单,人会情不自禁,特定场景下我相信我是做得出来的,你说这是什么行为?人家会说大企业家能做这事?那是很可能的。

  问:您如何掌控精力和时间?

  王石:我想讲个故事,我在哈佛也算名人,你们可能笑了,这还算话题吗?但是在中国是名人,在哈佛未必。在哈佛那个地方,整个世界的名人汇聚,不仅是企业家,还有学者,何况我是悄无声息去的,那我怎么成名人了呢?因为现在是中国现象,中国有很多学者,很多企业家,很多政府官员,有的就在那儿学习,有的就在那儿访问,到那儿老打听能不能安排见下王石,他们就会问王石是谁,他们就会赶快了解,说谁谁谁想见他。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让我见,王石就是这么出名的。我到那里是想练英文的,如果见一堆讲中文的人,我的英文怎么过关呢?但是你知道中国人会托关系,各种关系托托托,比如某位主任会给我打电话,说见一见谁谁谁吧!当然有一次见了两个研究生院院长,就是文理学院院长和研究生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是中国人,那绝对是大牌,他们也会来问我问题,就是你怎么来分配时间来管企业和学习?

  我的回答是这样,中国现在还很粗放,你若战战兢兢的,可能就被淘汰掉了,这是大背景。西方现代管理学讲制度化,讲团队,讲透明度,我就是这个方法,但是很可惜,在中国民营企业当中不讲这套,我在讲团队,人家讲的是领袖英明。企业领袖说了算,领袖是很英明,但是哪儿有时间事必亲为?再能干,项目做多了,中国市场又很大,你还是要有一个团队,只不过我这种做法在中国还没有流行起来,之后我再学习西方的东西就可以了。但是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相信别人”。很多企业家都说我不是不离开,是离不开,我离开半个月就乱套了,我离开三天就乱套了,这是非常简单的例子。

  去年我在剑桥办了一个深潜班,把中国企业家拉过去待一个月,其中一位最后就非常纠结,说企业怎么离得开我呢?最终因为答应了我,所以去了,一个月之后他发现公司不但没事,业绩比他预想得还好。

  问:您的后半生您最想做什么?最想推动什么?

  王石:把我人生有限的年龄大大加长了。实际上,一个成功的人,你听他做事觉得有预见,有安排往前走,但往往都是成功了之后谈过去。照我来讲,第一,人生无常。过去是人到七十古来稀。现在八十岁、九十岁,到一百岁的也不稀奇。但是到八十岁还很清晰的,对社会来说还不是多余的,那就不多了,到90岁就寥寥无几了。换句话说,到了80岁,除了个人、家庭、感情之外,对这个社会来讲,从生物生命的延续来讲,他已经没有意义了。对我来讲,我刚才的叙述只描述到70岁之前,要到希伯来大学、伊斯坦布尔大学,至少要到2017年,那时候我65岁了,70岁之前做公益活动、企业还在转型中往前推动。70岁之后有点朦胧的想法,我这个人向来是阳谋的,也不藏着掖着,我想到戈壁滩种庄稼。褚时健74岁创业褚橙。我从喧嚣的都市到一个独立的岛上,有点海明威小说里的老船长那种感觉,享受晚年生活。有新闻说土豆大有作为,中国的饮食结构里要吃土豆。我一看,这是粮食危机信号,因为土豆高产。中国将来粮食是一个大问题,中国27%的国土面积是戈壁沙滩。我受褚先生的影响,70岁去做这件事。

  问:您在刚刚创业的时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坚守?

  王石:就我的经历来讲,我选择做什么职业,什么职业才是值得我一辈子去做的,55岁之前我没有想清楚,也就是万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后,我都没想清楚。但是之前我做过很多事,当过兵,当过工人,当过机关干部,当过工程师。我33岁到深圳创业,一直创业到55岁,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值得我后半辈子做的。

  现在我觉得房地产牵扯着城市的自然成长,从城市的发展史到建筑本身的结构、美学,现在各个方面的工作,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觉得太幸运了。那年轻人问我怎么来接受挑战、怎么来接受挫折?哪个项目能做的成功?我的观点是这样,当每个人都在谈某一个迅猛增长的行业,它一定是泡沫。

  大家都希望成为马云的时候,你不知道背后有多少牺牲掉的“马云”。昨天在欧美同学会上有一个人说,他已经5次失败,但还在创业,怀着自己的梦想去做,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直到今天我得到的结论是,每一件我做的事情,我都没有准备长期做,但是我都认真去做,做好了对我就是一个积累。

  就像现在都在谈互联网,一个有点互联网概念的企业,还在赔着钱呢,而万科就是传统的房地产,我们一步一步做到今天,你看万科下一步怎么发力?万科发力才刚刚开始。我们不要被迷惑,我相信机器人一定会代替人类,那是未来。至少未来这个星球上不会像我们今天这样。我们在抱怨着雾霾,将来雾霾都没有,机器人不用担心,那是未来的事。我们人类一定要适应互联网,但是说网上教育取代北大了,那才是胡扯,怎么可能。人不是机器人,就需要人与人的交流,这种交流才产生化学物质,才产生变化,为什么很多人从外地来到这儿听?可以在网上听,但人与人面对面是不一样的。

  所以中国年轻人的机会才刚刚开始。失败了可以第二次,可以第三次,你们有的本钱就是青春和精力。问我当初怎么做到的,运气而已。我当兵就是想当军官,我当5年兵,没有成为军官。包括当工人,那时做任何事情都是想做做不成。为什么做不成?替我辩解两句。三个月我就知道我不能当军官,因为我非常独立自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离开部队我觉得天马行空,一想到部队生活我就像做恶梦一样。我1973年复员,1983年到深圳创业,别人说很艰苦,我说不艰苦,跟部队生活比起来算什么。我在戈壁滩上开车300公里,早上一顿饭,晚上一顿饭,在深圳青山绿水,就是有点蚊子咬,好极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文化积累的人,你的苦难经历是你的财富。但是你没有追求,你没有理想,最主要的,你没有知识,苦难就是苦难,再多了就是灾难。

  问:你在22岁的时候,是怎样的人生状态?

  王石:我22岁还在部队苦熬呢,23岁才从部队复员。我是1973年复员,1974年当了工农兵学员,开始上学。现在想起来,才觉得煎熬也是宝贵的财富。就这个问题来看,你非常在乎22岁这个特定年龄应该怎么样,那么我要说,珍惜你的22岁吧,虽然可能有很多彷徨,命运本身是你自己无法决定的,但唯一能做决定的是你能掌握的具体每一件事。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我很多事情都做得不如意,但仍然尽量做好。

  问:听说您接下来要攀登知识的山峰?

  王石:在学习上,我觉得有三关需要克服。

  第一关是语言。语言水平一般还不行,毕竟不是旅游,光会听、说还不够,还要学以致用,毕竟是在大学。即使是要拿博士学位,讲得不好也不太要紧,只要做完功课、通过答辩就可以,专业领域也非常窄。而现在这样交流,包括到商学院给同学们讲课,难度要更大。何况当时不只要学习语言,同时还要完成作业,而周围的同学年纪几乎比我女儿还小。

  这么困难还没有放弃,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受不了刺激。什么刺激呢?很多人在网上问:哈佛也有中文班?这话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们认为我到哈佛不是扯么,最多待半年就回来了。其实这么问还好,我不答理这种讽刺就算了。但第二个问法把我刺激到了:哈佛也有老年大学?我心想:是啊,和比我女儿还小的人一起学习,那对我的刺激感多大啊。

  每次考试我几乎都最后一个交卷,人家都走了,老师恨不得过来扯我的卷子。全是本科生学的课程,一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我就得把本科同学的课堂笔记拿回去看,然后做作业交上去,还是可以的嘛。那并不是老年大学,而且在学习上要跟上比自己小三四十岁的同学,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最后一个交卷,这让我感到很惭愧,但是回头想想:和他们较什么劲啊,我是最棒的。这是人生的态度问题。

  第二关是定位,就是如何把自己摆到学生的位置上去。原本是一个企业家,到哪里都习惯了秘书接待、司机接送,几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挺惭愧的。可到了大学里得自己做饭,突然就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出门没有专车,饭也得自己做,要把自己放到新的生活环境中。

  第三关是文化,和社会生活有关。比如办信用卡,在中国很简单,但是在美国却说我没有资格。我很疑惑,明明有三万块钱怎么不行呢?相关工作人员说,因为我在美国没有信用,那怎么办呢?最后通过借贷卡,自己花自己的钱,信用卡办了一个月才下来。诸如此类文化之间的隔阂还有很多,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以上这三关是互相影响的。要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饮食很重要,有些中国留学生三天不吃中餐就受不了,而我却不吃中餐,尽量回避。要适应当地的生活,一是不说中国话,二是不吃中餐。到了剑桥,这种体验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在剑桥过圣诞节的时候,有几个院士发现我这么如鱼得水,他们自己本身就在剑桥毕业,又受聘并任职于母校,却问为什么我认识的人比他们还多。我说很简单,你们都是中国胃,在这里天天晚上都吃中国饭,但我无论是午饭还是晚饭都要和外国同学在一起,正好有机会练英语。

  问:在房地产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毛大庆为什么不愿意和万科一起坚守并面临挑战?“坚守与挑战”是王石的文化,还是万科的文化?

  王石:我们说的“坚守”,并不是在万科工作15年、20年都不变。我在万科30年了,难道其他人也要待30年吗?到底应该坚守什么,我的概念不一样。应该坚守的不是时间而是底线,无论换不换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底线是什么?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

  大庆走了可惜不可惜?可惜。值不值得挽留?值得。但为什么他还走了呢?相信是为了追随自己的心愿,抓住社会转型中的机会。万科的人事政策中,有一条叫“好马吃回头草”,有一名员工就曾经三进三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一个变动的时代,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低谷就流到哪里去。万科把自己比作低谷,但是有时人才流走了,我们也会检讨,如果原因在于自己,就会想办法调整和改进。如果有一天大庆说要回来,我们也会很欢迎。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