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陈九霖:人民币贬值或是当下救市良方

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 燕南园爱思想    点击:

 

陈九霖:清华大学法学博士,能源和资本运作专家,世界500强央企中国航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现任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前,我国股市可谓腥风血雨。在6月15日至今的短短半个月内,上证指数从5178的高点一路跌至3629点。跌幅近30%,市值蒸发近18万亿。


这种非正常下跌实属历史罕见。依据发达国家的定义,股市连续下跌20%可称为“股灾”。中国虽然不是发达国家,但30%的跌幅也足以算作“股灾”。眼下,中国政府必须力挽狂澜,振奋投资者情绪,管控好市场预期,让中国股市迅速稳定下来,否则,局势将十分危险。这是一场艰苦的战役,一场捍卫金融安全、稳定经济的决斗。如果这场战役失败,将首先影响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乃至中国政府的信心,进而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形成消极影响,最终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形成阻力。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面对短时间连续1500多点的崩盘式下跌,政府打出了一套救市组合拳,号称11道金牌,包括降息降准,降交易手续费,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提高两融规模,允许券商发债,券商场外配资自查结束、严厉打击恶意作空的跨市场操纵行为等。然而,这些救市政策依然没有阻止股市下跌的步伐,甚至连下滑的速度都没有减缓。上周五,A股再创3629点三个月新低。为此, 周五收盘后证监会再发两道金牌, 减少IPO家数与金额,证金公司扩大资本至1000亿, 以维护市场稳定。但市场是否买帐依然是个未知数。

 

为什么政府所采取的各种“组合拳”并没有产生稳定股市的作用呢?在我看来,要么这些措施短期内还没有发挥效应,要么就是它们的效应远低于卖空的力量,要么就是这些措施没有对症下药。解决当前这样十分复杂且从未遇到的难题,必须采取釜底抽薪的措施与方法。


作为一个企业人(而非股市专家),我认为有一个一石多鸟、对症下药的办法,而且,这个方法似乎还没有被人们提及。那就是放开长期以来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有形之手”,让人民币汇率适当地自由波动,释放货币与股市之间的天然关系。换言之,货币该贬值时就任它去贬值,而非人为地保持货币坚挺。在当前背景下,让人民币自然贬值或可救市,理由有三:


其一,历史经验说明货币价值应遵循经济规律


1997年,亚洲国家遭遇金融危机。除了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实施了货币贬值措施。为稳定亚洲经济格局,中国强力保证货币坚挺而非贬值。我们展现大国风采的代价是:至1998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达500亿美元顺差,仅外贸顺差即达267亿美元。但在此情况下,国家外汇储备却仅增长6亿美元。这意味着大量外汇存入企业和个人的账户上。


2008年,美国信用危机爆发,进而扩散到欧洲形成欧洲债务危机。在此过程中,不少国家货币贬值。一些原本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国家甚至借机搭“顺风车”,有意地让自己国家的货币贬值,从而增强其出口竞争力。而这一次,中国再次维持货币坚挺,出口和消费因而疲软。最终,中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突破口尝试救市。事实上,是充当了一次“冤大头”,后来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包括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危机等,代价可谓沉重。

 

2013至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乏力。除美元外的其它外币,包括日元、欧元、澳币、加拿大币等都纷纷贬值。中国货币再次“一枝独秀”,保持坚挺,我国又一次充当“独臂擎天”的英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外贸顺差为3825亿美元,而2014年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为38430亿美元,比上年仅增加217亿美元,增幅远低于往年。2014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远低于外贸顺差,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复苏和量化宽松退出推动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企业和居民结售汇意愿降低。在这样的预期下,我国通过一定程度的外汇市场干预,保持了人民币的坚挺。2014年这一年中,人民币平均汇率反而较上年升值0.8%。

 

当前,外贸顺差与GDP之比渐趋缩小,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与此同时,人民币在2005年汇率改革后持续升值近十年后,首次出现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没有必要干预外汇市场,顺势而为允许人民币适度贬值,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双边波动,既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人民币贬值,还将使国际投机资本(即热钱)套利行为大幅收敛;此外,还可增加国内市场资金的流动性,进而降低国内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其二,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可改善对宏观经济的预期。

 

币值与出口竞争力关系密切。当人民币强劲的时候,以外币计价的中国商品价格就会偏高。就我个人观察,中国出口增速近年持续放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是人民币过于坚挺,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削弱。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货币贬值之外的其它政策,比如提高出口退税、加快退税进度等,但都收效甚微。如果利用好货币贬值这个杠杆,我国出口额和出口增幅就可能被拉动。

综合而言,正像靠吃“伟哥”来勃起会产生副作用一样,人为地保持人民币坚挺会造成出口竞争力降低,间接地对投资和消费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2014年,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仍然在50%左右,通过人民币适度贬值刺激出口形势的改善,对稳定我国经济增长、改善宏观经济预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当前股市大幅震荡,就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偏弱有关。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的改善,将有助于股市的稳定。


其三,货币贬值可改变通缩预期,间接刺激股市回暖。

 

今年5月,我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6%,连续39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PPI主要指工业品的出厂价格,由供需决定,供给端上产能过剩,而需求端则是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所以,产品卖不出去,PPI连续下跌,企业比较难受。因此,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将经济拉入“通缩”的风险,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而通过货币贬值的操作,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通缩预期。这是因为:当人民币贬值时,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人民币价格都会出现上升,通过价格传导将会推高国内总体的物价水平。

 

当通缩预期被改变,甚至出现适度通胀时,居民当期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居民增加投资、减少储蓄,进而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也就是说,当人民币贬值时,不仅有助于改善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预期,也会让更多民众倾向于将储蓄用于消费和投资。而在当前我国投资渠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民众的投资选择多会是股市。


经过多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目前我国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市场利率已经有所下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通胀预期,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特别是对股市的投资,对提振股市将起到明显作用。据统计,2014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高达50.3万亿元。而央行公布的今年201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就达3.63万亿元,占总增量的87.47%。尽管我国人民币存款增速有所放缓,但当前我国总体储蓄率仍在50%左右,远高于同等发达国家的储蓄率水平。因此,将储蓄转化为对股市的投资,潜力仍然巨大。而且,如果顺利盘活50万亿的民间资本存量,这个存量相当于2014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对于提振宏观经济的意义亦将重大。


货币适当贬值对股市的刺激也被一些历史实践所证明。1992年,索罗斯和罗杰斯打压英镑之前,便利用这一规律,购买了大量英国股票,因为他们知道货币的贬值势必带来股市的上涨。事实证明,他们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在英镑遭到打击时,当地民众把钱大量投入股市致使股票大涨,索罗斯和罗杰斯因此大赚一笔。

 

任何一种经济措施都不是完美的。自然,允许货币自然贬值的不利方面也是很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期内会打击民众对本币的信心。二是会增加外资热钱撤出的可能性。由于部分外资流入中国的原因是押宝人民币升值,倘若人民币贬值,这部分外资就会撤出进而投入到他们认为货币会升值的国家。

 

对此,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正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首先,尽管货币贬值可能会动摇民众对人民币的信心,而投资带动的股市上涨又可能冲淡民众对经济的看空情绪,对冲其对经济乃至政府的失望。须知,除农村人口外,中国的股民已遍及几乎每个家庭,股市的萎靡不振或大起大落,会造成民众对政府的信心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定。其次,货币贬值导致外资撤出的“不利因素”,可能会在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同时,因为出口带来的外汇收入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抵消。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前我国应当减少外汇市场操作、允许人民币自然贬值,这样既可以增加股市继续走向牛市的动力,又可以增加我国出口竞争力和流动性,还可以刺激大众消费。从目前的总体经济局势看,人民币贬值将是利大于弊。

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