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言:鉴于股市反弹之后场外资金重新加杠杆的趋势,证监会与国家网信办分别出台措施,旨在严控场外配资的交易接入和网络获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相关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亦是当务之急。
财新记者 蒋飞/文
股市刚刚企稳,引发股灾的祸首之一——失控的场外配资又有抬头趋势。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网信办7月12日晚间分别发布两项通知(意见),分别从证券公司交易接入和网络宣传“获客”两个关键环节清理整顿场外配资炒股。
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实际上是对6月12日《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的进一步重申和细化,后者被普遍认为是触发场外配资去杠杆以及过去几周股市融资盘连锁踩踏的直接原因。证监会的最新意见要求各地证监局继续严格督促证券公司规范外部信息系统接入行为;要求中国结算严禁账户下设子账户、分账户和虚拟账;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等相关方直接或间接从事证券服务的,应当清理整顿。
国家网信办对门户网站、网络平台和媒体单位下发《关于全面清理“配资炒股”等违法网络宣传广告的通知》,要求相关单位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全面清理所有配资炒股的违法宣传广告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此类违法宣传广告信息。
证监会意见中提及的外部信息接入系统,在业内主要包括恒生电子提供的HOMS软件服务。这种互联网软件与伞形信托账户结构结合之后,极大促进了场外配资业务的发展。伞形信托以及配资公司普遍利用HOMS在合法的证券账户(母账户)下挂子账户、虚拟账户,从而实现对配资客户交易账户的资金分配、交易管理以及风险控制(即本轮股灾中令人闻之色变的系统自动平仓)。
从今年4月中旬,证监会即强调证券公司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证券业协会也同步就证券公司外部信息接入系统的规范征求意见。6月12日的通知发布后,新开伞形信托账户被一律禁止。此次清理工作恰逢年中资金紧张、前期重仓中小市值股票的投资者调仓等多个因素,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场内外融资盘剧烈去杠杆。
从整个市场来看,证券公司两融业务规模截止到7月9日仍有1.4万亿规模。7月10日,融资余额因市场反弹而有所回升。场外配资没有准确的监测数据,但从投资者情绪来看,其规模出现反弹亦是大概率事件。业内人士对此不无担忧,因为A股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和杠杆水平在股灾之后仍然不低。
证监会最新的意见显示,股市企稳之后,监管部门对于场外配资重新加杠杆的趋势产生了警觉。财新记者从一线的证券从业者了解到,的确存在一些高风险偏好的投资怀有“扳回一局”的心理。“今年上半年账户里那么高的盈利,觉得那些数字就是自己应该赚到的。之前一倍杠杆赔进去的,现在恨不得加上两三倍杠杆赚回来。”一位券商人士说。
这份意见措辞严厉,但仍留有一定余地:6月12日证监会通知发布之前的存量外部信息接入系统可以持续运行,但是需要逐步规范,不得新增客户、账户和资产。而证券业协会对外部信息接入的认证规范需要等到8月份才能出台。
证券公司不但为伞形信托提供交易跑道,更是这类信托产品中劣后级资金的重要中介渠道。信托公司常常通过证券公司营业部,获取需要配资的私募基金和个人大户。这类客户资金需求量较大,而且比较稳定,但是数量相对较少,获客竞争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证券业的渗透,一些配资公司转而通过线上渠道获客。与P2P网络借贷一样,网络配资公司通过门户网站、社交工具和自媒体投放广告和软文,即所谓“买流量”。国家网信办通知禁止的即此类情形。
一家配资公司负责人对财新记者表示,网信办的通知无异于直击要害的重拳,将对互联网证券配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场外配资的法律地位仍然没有解决。“券商不给接入,网上不让打广告,但是到底合法还是非法没说,现在场外配资还是一个监管真空。”一位券商人士对财新记者说。
银行资金仍然有配置到股市的强烈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堵住银行资金入市几乎没有可能。理财产品负债端的成本普遍在6%左右,普通贷款和非标资产都很难达到这样的高收益。近期股市调整期间,一方面是银行理财配置到股市的优先资金的安全垫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是银行仍在见缝插针的寻找需要融资的劣后级资金。各部委联合出台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增持的政策出台之后,银行也立即推出相应产品。
就证监会和国家网信办出台的政策看,各个部委仍然是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场外配资采取了一些审慎性措施。但是在系统监测场外资金杠杆、提高银行理财产品股市头寸的监管穿透度等方面,还需下大工夫反思分业监管的制度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