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言:无论是汇改,还是伴随此次“双降”迈出利率市场化关键性一步,均“寓调整于改革之中”,并未因股灾而放慢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市场预计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速度在加快。
财新记者 张宇哲/文
8月25日傍晚,央行宣布将降准50个基点,降息25个基点。受此影响,中日之外的亚太股市大多收涨;新加坡富时A50飙涨5.8%,标普500指数期货扩大涨幅至3.6%,德国DAX指数一度上涨4.1%;欧洲各国股市则在周二开盘后走高,日元欧元和大宗商品企稳。
此次央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根据央行公告,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至此,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先后四次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在此次降息之后,贷款利率进一步刷新历史最低位,而存款基准利率也创出历史最低位。
央行一举“双降”,又是一个出其不意。此前央行“811”新汇改已出乎市场预料——央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实施,以增强其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并一次性贬值近2%。
此次双降意在对冲外汇占款下滑和经济下行、稳定市场情绪;有利于维持货币市场的宽松环境,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于稳定经济、稳定股市,也利于全球股市稳定。一石数鸟。
此前业内已预计,为对冲外汇占款下滑,央行近期会降准。此次降准有望释放7100亿元的流动性,对流动性有一定的利好作用。
最令市场出乎意料的是,双降的同时,央行继续秉持了“先长期、后短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此次还同时放开了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只差最后临门一脚,即最后顺势而为放开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
目前一年以下定期存款基本上已逐渐被大额存单取代。2015年7月30日,央行已将大额存单发行发行机构由9家核心成员扩大至102家,除了全国性银行,也包括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至今短短一个月,大额存单发行规模在迅速扩大,迅速得到市场认可,由初期的9家发行机构互持,转向客户自主踊跃认购。发行规模对公已达约8000亿元,对私人客户达1600亿元。
大额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大额存单是一种重要工具。大额存单的发行往往被看做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接近尾声。
在市场人士看来,从形式上看,还存在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要求,但由于已经利率市场化的大额存单取代了一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实质上相当于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只差最后一步的官方宣誓。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对此次“双降”解读称,货币政策调整与金融改革并举。此次降息同步放开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货币政策从数量型为主转向价格型为主又迈出关键性步伐,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及高效配置金融资源提供了制度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此前811汇改,还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均“寓调整于改革之中”,并未因股灾而放慢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股灾之后,曾有不少声音建议暂缓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进程。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疲弱,国内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从本轮汇改、利率市场化的切入时机看,市场预计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速度仍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