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圆珠笔之问”拷问“中国制造”转型之困

发布时间:2016-01-2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却需要进口。(1月24日新华网)
圆珠笔由于易携带、方便耐用,被广泛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目前,我国圆珠笔产量已达到400多亿支,然而“光鲜”数字背后却是,圆珠笔笔头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却需要进口。在笔者看来,“圆珠笔之问”拷问的是“中国制造”转型之困,也为我国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打了一针“清醒剂”。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会制造歼10战机、会造宇宙飞船、会造高铁,但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圆珠笔笔珠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这反映了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不是因为技术有多难,而是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研究,也反映了我国对于大与小的失衡,在科研上,重视大研究,而忽视小科技。
日本产品进口到中国存在关税,在有关税的情况下日企没有利润是如何生存下来,而我国钢厂没有关税为何又难以生存呢?是因为国企财大气粗,觉得该干些像高铁这样的大项目,球珠这种没技术含量,效益不显的项目,不值得投入精力和成本?还是因为没有利润?或是找不到竞争优势?
然而,在我国高端钢材要进口,国内1吨钢材的利润还不如卖一颗白菜,带来的却是环境严重污染。只注重多与快,无底线地追求短期既即得利润,失了信誉,失了道德,其背后不是利润微不足道,而是利润来的太慢,没人愿意做,钢厂更没有动力搞研发生产,“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之困。
圆珠笔头看似简单,其实内有“乾坤”。圆珠笔头的生产对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高的要求,但企业散弱小、缺乏科研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原因,导致行业成长“内功”不足,制约着制笔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步伐。不生产,不是技术的原因,而是生产结构的问题,比如易切削钢材现在主要是文具企业使用,出一炉钢够全国的文具企业用一年的,所以钢铁企业也没有升级的动力。
通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如今已打破困扰中国制笔行业的“进口依赖”困局,但拥有了先进技术和设备,要真正制造出国际一流的产品,还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从制笔大国走向制笔强国不可缺少的,更是“中国制造2025”的所必须的。术业有专攻、凡事皆有取舍,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关键不在于没有短板,而在于有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四川汶川县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