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迷航的国企改革 如今能否再启航?

发布时间:2016-04-09      来源: 南华早报    点击:

作者 | 王向伟
选自 | 南华早报
 
90年代末,时任总理朱镕基启动了顽强的三年计划,要改革拖累脆弱的银行系统和影响中国整体经济的衰弱国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地区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这让中国本已严峻的情况更加困难。
 
但凭着巨大的决心和强硬的手段,朱镕基实现了他的大部分承诺,也让他得到了“中国经济沙皇”的称号。到了2000年,数以万计的中小型国企已经被私有化、合并或关闭,超过2000万职工下岗。同时,留下的较大型国企中,大部分开始转亏为盈,许多在国内外实现了上市。
 
 
 
朱镕基在任期间曾大刀阔斧推行国企改革,
赢得“铁腕总理”的称誉
 
以国企改革为关键的朱镕基经济改革,为中国在21世纪头十年的经济起飞铺平了道路,尤其是在朱镕基主导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不幸的是,与此同时,国企改革多年来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了倒退。随着中国经济以双位数百分比的速度增长,国企积极扩张,录得更快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这使得他们改善生产力和效率的动力极小。就在几年前,部分国有银行的官员还骄傲地向记者宣称,银行报告的盈利好到他们“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他们那种飘飘然的微笑早已消失。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经济不确定中放慢到了单位数百分比,国企部门再次走到了分岔路口,传统工业和能源业中的许多主要企业正面临生死考验
 
 
 
去年,国企利润下跌了6.7%,同时债务水平上升、产能过剩。随着中国建设热潮消退,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有色金属等八大工业尤其受到重创。这八大工业据报占据了整体工业产出下跌的七到八成,而且这些工业中超过八成的企业是在亏损的。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八大工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面临崩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僵尸企业”。
 
上个月,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中央今年和明年会加快推进国企改革,重组表现落后的企业,清退过时企业,并通过创新建立新企业。他说,政府已经选择了两个行业,钢铁和煤炭,先进行重组和削减产能过剩,为此,中央政府已设立了1000亿人民币的基金,帮助安置下岗工人。
 
但目前的领导层是否有足够的政治耐力和决心,推进朱镕基18年前进行过的那种改革——虽然今天的改革的规模比当年小多了——仍然受到质疑。实际上,朱镕基改革之后,进一步的国企改革基本上只是纸上谈兵。国有部门的垄断更加严重,政企分开进展寥寥,因为民族主义情绪在对贱卖国有资产的担心中升起。部分主要国企,比如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首钢集团,甚至开始从管理层收回股权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北京首钢厂内 (AFP)
 
最近,国有媒体的报道显示,让部分僵尸企业破产的计划遇到了地方政府强烈的反对,地方政府担心这会带来高失业率和社会不稳定。上周《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一个集团不得不让某省省长直接出面,才让其在该省的一个子公司成功破产,因为地方法院在地方政府的要求下,拒绝审理此破产案。
 
过去3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改革中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在中国经济几无转圜之地时,在那种情况下,官员们不得不牺牲既得利益,忍痛改革。
 
中国现在又站在了拐点上。但“十三五”规划涵盖了许多好的做法,包括有关国企改革的措施,这将有助于将中国经济推往价值链的更上游。万事俱备,只欠强大的领导力将这些措施全面落实。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