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释放改革红利

发布时间:2016-04-20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主体要进行相应调整。目前很多传统产业如能源重化工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产能转移等问题,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已经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在稳增长的过程中依靠传统产业来稳增长已经是过去式,因此一定要培育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转向这种创新型的新经济和新产业,才能保持高水平增长,满足发展需要。

  4月16日,201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会议明确了深化企业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八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

  那么,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与往年相比有何新变化?国企改革在哪些方面要重点推进?经济新常态下,为何政企关系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

  强化创新驱动,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有效支撑

  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我国所有深化改革的工作都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来进行,在刚刚结束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我们发现2016年的工作重点侧重于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那么,从稳增长、调结构到体制创新,经济改革工作重点的微调有何深意?

  张建平:实际上,稳增长、调结构和体制创新相互关联、互为一体。体制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稳增长、调结构,稳增长、调结构的最佳途径就是体制创新。

  首先,在调结构方面,主要调的是各产业对GDP的贡献占比。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和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十二五”期间有所上升,目前的比例是50%多,但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60%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这种情况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制约。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要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发展。这就要求服务业要成为贡献GDP的主角,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力。所以要将过去的以制造业为主切换到以服务业为主,以投资为主切换到以消费为主,没有体制机制创新,没有市场的创新,调结构就很难完成。这些问题正是在2015年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的改革过程中发现的,因此,今年的工作重点调整为体制机制创新。如果改革方向正确,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效率就会更高,这也是今年特别强调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稳增长方面,稳增长是动态,不是静态。这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主体也要进行相应调整。目前很多传统产业如能源重化工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产能转移等问题,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已经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在稳增长的过程中依靠传统产业来稳增长已经是过去式,因此一定要培育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转向这种创新型的新经济和新产业,才能保持高水平增长,满足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跨境电商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有新技术发展方向、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业态,才能满足我们转型升级的需要。

  最后,在生产方面,各行各业都需要体制创新。从服务业来看,服务业的发展非常讲究规则,如果服务业的管理体制还是过去的那套管理体制,就会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效率。例如,服务不到位令消费者不满意,被诉诸法律;生产性服务者如果达不到委托方的要求,也会被诉诸法律来弥补委托方的损失。因此,必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来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正常利益。

  从制造业来看,我国制造业对GDP贡献的比重逐年下降,这并不意味着比重越小越好。制造业的比重下降是为了提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尤其是品牌的美誉度,这也是政府提出 《中国制造2025》的原因。因此,只有体制创新才能在国内、国际打出自己的品牌,完成制造业保质保量的华丽转身。

  从农业来看,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产品质量却屡屡出问题。消费者需要的是有机绿色农产品,而市场上提供的农产品和食品却让消费者很不放心,这也需要通过改革形成创新机制来改善。

  设立试点示范,纵深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去年,中央企业整体利润出现了6.9%的负增长,今年作为国企改革方案落实年,加快国企改革步伐迫在眉睫。今年为何要将国企改革重点放在推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上呢?

  张建平:我国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推行了较长时间,但效果差强人意。中石化、中石油、五大商业银行,早已经成功上市,这意味着这些公司的股权已经是混合型。虽然形式上变成了股份制公司,但是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企业的治理结构没有任何改变,没有真正实现董事会集体决策制度,实际上是“形混神不混”。

  因此,今年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点,设计试点示范,是要将已经实行一阶段的混合所有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通过改革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建立现代的治理结构,最终形成董事会集体决策制。

  去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在加油站这个领域实行了混合所有制的试点,这次会议提出要在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选择试点先行试验,这符合我们改革开放一贯的做法,但在改革过程中还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贱卖,由条件成熟的行业和企业先行示范推进,然后再大范围推广,这样才能使国企改革稳步推进。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企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梳理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可以看出,简政放权是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连续多年的重点。为何要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对经济体制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张建平:中国的经济曾被澳大利亚的一个学者形象地比喻为 “被束缚的老虎”。这个比喻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即不论是中央管理部门,还是地方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只是“管”与“被管”。其实中国的企业非常有活力,只是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政府的条条框框死死地捆住了,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中国现在的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想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就必须简政放权,把过去的权力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才能激发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政府通过优化服务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只有实现了政企关系的革命性变化,才能真正地开渠放水,引得活水滚滚来。这方面的先驱者是深圳市政府。深圳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多年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较早切换到创新驱动模式的模范。深圳市政府被称为市民之家,政府的角色转变非常好,因此,深圳积聚创业资本和私募股权的能力非常强。这些资本催生了深圳一大批创新企业的发展,在这一轮的经济调整中,给深圳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税收。

  另外,简政放权也不能一放了之,在监管机制还没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政府一方面要放,另一方面该管的还得管。将来要建设新型的市场监管机制,将诚信体系的建设作为监管的核心,由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企业,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尽量减少管制,进而减少监管成本,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目前我国劳动力下降、人口红利消失的经济形势下,只能向改革要红利。因此,简政放权对改善政企关系、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经济的活力至关重要。

  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中国经济时报:将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首次在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中提出。您认为,经济体制改革为何要重视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

  张建平:首先,从总的发展方向来看,过去我们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明确目标,今后要切换到创新驱动型的经济模式。而我们现在的运行机制比较适合出口导向经济模式,并不利于现在的创新驱动,也不利于创新。因此,要走这种创新机制的模式,就一定要有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相适应。

  其次,在很多方面,完善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能更大程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条件。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创新者的技术和产品就有可能被侵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创造出来的产品得不到保护,就会压抑大众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

  从金融创新方面来看,仍然有很多功课要做。创新的资本来源非常重要。在产品创新初期,模式还不成熟,产品风险较大,再加上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很多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发放贷款,因此金融创新一定要联系创业资本市场。如风险投资和现在已经得到很大发展的私募基金,这才是”双创“资金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政府为这两种金融机制提供较大的便利性,以激发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

  从人才制度方面来看也要创新。通过提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以及就学、就医等方面的保障,解决人才在搞创新时的后顾之忧,激发其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