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触动全球税制的深远改革

发布时间:2016-04-20      来源: 《瞭望》    点击: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并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减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无疑将进一步减轻企业包袱,释放经济发展活力。“营改增”如何能更顺畅地落实?“营改增”过程中的难点怎么破?“营改增”将怎样影响全球税制?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邀请了四位位权威专家对此给予解读。

  专家名单 (排名以姓氏拼音为序)

  李俊生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刘剑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正中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朱青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重塑财税制度的新起点

  《瞭望》:全面推行“营改增”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经济结构改革都意味着什么?

  许正中:全面推开“营改增”,意味着全社会各行业都将进入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结构性减税力度会释放出空前的效应,必将为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消费升级、创新创业和为进一步的财税制度改革和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基础。

  “营改增”避免了营业税“道道征税、全额征税、重复征税”的缺点,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市场细分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掣肘,产业集成又不受利润和价格混淆的困扰。

  具体讲,“营改增”后,为生产企业提供的仓储、包装、配送等服务,可从生产企业分离成新的主体而不增加税负,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从社会获取更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这不仅使得制造部门自身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又能催生出各类衍生服务业,进而有效促进三次产业之间的专业化和结构优化。

  从改革角度讲,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强调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不仅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甚至是拉动投资。更重要的是,税收成为遏制经济下滑和进行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

  一方面,“营改增”将成为就业扩容器。2015年,在传统产业大面积转型同时,更多的小微企业成长起来了,并吸纳大量新增劳动力。此外,借助“营改增”扩围,还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拓展新兴服务领域,从而改善了就业环境,促进了就业创业。

  另一方面,“营改增”为整个财税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营改增”不仅对地方税体系形成冲击,更带来了整个财税体制如何调整的迫切问题,必然会倒逼财税体制改革,倒逼我们调整财税体制的整体架构,解决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等问题。“营改增”也为我国整体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抓手”和契机,必将为实现增值税彻底转型,建立真正中性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创造条件。

  《瞭望》:全面推行“营改增”如何做到更平稳、更顺畅?

  李俊生:“营改增”全面铺开后,务必要考虑各个不同行业之间税收负担分布的问题,从顶层设计方面完善整个税收机制。

  比如,全覆盖之后,其实单独一个行业的增值税负担问题已经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我们要考虑的是,从企业的视角优化税收体系。比如,对许多涉及领域广的企业,怎么解决抵扣问题?这就需要在实施细则方面有顶层设计,在全行业顶层设计方面也需要认真讨论。”

  另外,现在的增值税实际上还是基于发票管理,通过发票来实现抵扣,达到使企业税收负担减轻的目的。但是,实践中巨大的发票数量必然会困扰企业和税务部门。因此,我国有必要加速推进电子发票的普及,运用云计算等现代手段,减轻技术负担。

  抓住契机深化法治税务

  《瞭望》:全面推行“营改增”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展开,这对此次营改增税制大改革意味着什么?

  刘剑文: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营改增”,从而为企业、为纳税人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供给侧的供给,不仅包括要素的供给,对制度的供给同样值得重视。一方面体现企业税负降低;另一方面也要能够体现企业之间税负的公平。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好的制度供给十分必要。

  例如,“营改增”全面推开后,以货物和劳务为核心的原有增值税征收,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而对于营业税改过来的行业,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予以确认。这就造成了同一个税种下纳税人纳税不对等。我们在推进“营改增”改革的过程中,务必要推进法律法规及时进行协同建设。

  其实,“营改增”既是一个实体制度的改革,也是一种程序制度的改革。把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是实体税制制度的改革。要把改革改好,相应的征管制度也要作出一些修改。这次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落实好减轻负担这个目标;另外一方面,如何更好地充实和保障纳税人知情权、减免权等各项权利,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瞭望》:如何借助此次契机,从根本上完善税收机制设计?

  朱青:“营改增”不仅从根本上减少了增值税、营业税所造成的双重征税,更重要的是对税收制度完善。这次改革无疑将降低企业税负,但作为近年来我国税收制度最重要的改革,我们必须考虑好改革之后税收制度的建设,从而在减税同时,也能确保税收体系在今后顺利运行。

  我国现行税制的设立,与早期经济发展条件有限、税控制度不完善不无关系。但随着金税三期工程等逐步运行后,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进行税收制度改革。

  而现行制度确实存在些问题,一个公司制作了招投标书对外销售,该缴增值税还是缴营业税?按货物计算还是按劳务计算?在执行上就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营改增”则完善了流转税制度,现在我们可能要花一点精力,可能有些挫折、有些痛苦,但是多少年后回头再看,这项工作对中国流转税制度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未来“营改增”推开后,原有税制、国地税之间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对我国的税收机制从根本上完善。而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则直接决定了改革后税制能否在长期上实现减轻企业负担的目标,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税收安全。

  “营改增”的国际意义

  《瞭望》:此次全面推出“营改增”,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金融服务行业纳入到了增值税征收范围内的国家,这会在全球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俊生:中国税制在世界上第一次将金融服务行业纳入到了增值税征收范围内,将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推行税制改革的一个样本。中国“营改增”将触发全球税制改革,中国税收制度改革也将成为许多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税制改革的参考蓝本。

  从根本上来说,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要素配置、要素供给角度寻找动力。动力在哪里?从我国和全球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最核心一点就是降低要素供给成本,而降低要素供给成本的所有链条当中,税务成本是关键的关键。“营改增”的全面推开覆盖,就为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提供了关键抓手。

  近年来,我国在财税领域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营改增”则是近年来最吸引世界眼球、最具全球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一项改革。正因此,中国的“营改增”正汇聚全世界的目光。

  在全球经济格局高度密切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已经结成了高度相关的经济发展链条。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税收制度改革后,有关主权国家和地区必将考虑到本国、本地区内税务资源是否会出现流失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国税制改革将带动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税制改革。否则,税务资源在全球的配比就会出现问题,这项改革因而具有全球意义。

  未来,中国将通过实践,在金融服务行业增值确定等问题上寻求解决方案,也将对未来税务基础理论研究形成突破。□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任鹏飞马晓成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