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法学泰斗陈光中旧文预测反腐大势

发布时间:2018-09-08      来源: 新华社    点击:

【文章来源】

新华社

【作者简介】

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重拳惩腐难免带来阵痛,但政治上的清明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反腐正在扮演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归位的角色。

●程序正义是法治的重要标志,不追求这一正义就谈不上依纪依法反腐。

 

记者:您怎么看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陈光中:这一年的反腐败工作明显比去年更加深入,力度更大了。过去,省部级官员的“落马”便让人吃惊不已,但2014年中央却接连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我觉得,这是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的标志性事件。这些所谓的党内山头和帮派,严重玷污了政治生态,极大破坏了党内团结,是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致命威胁。把这类人挖出来,充分说明了我们党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振奋人心。

但是,社会上也有一些杂音,认为出拳太重了、抓得太狠了,这样下去会伤筋动骨。我认为反腐败标本兼治,一开始必然是治标的力度大于治本的力度,然后逐渐从以治标为主转向以治本为主。如果一开始没有这样一个气势如虹的声势,就起不到震慑作用。当然,高压反腐必然产生连锁反应,甚至有人担心可能在短期内影响经济。但我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其发展不是靠权钱交易,而是靠规范自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腐败易发多发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治上的清明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个别领域短期内受到的影响,只是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必然经历的阵痛。

记者:2014年,在正风肃纪的影响下,社会风气有了好的变化,对此,您有哪些感受?

陈光中:我参加外面的活动,比年轻人少,毕竟八十多岁了。但还是感觉到,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都有了明显的好转。比如豪华餐馆纷纷转型,中低档餐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老百姓在外面吃饭越来越便宜了。我想,这就是正风肃纪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另外一个感受便是,社会越来越有秩序了,越来越讲规矩了。我听说,现在做生意到处请客吃饭拉关系的情况也少了,生意更好做了。这些都是社会很大的进步。前面,我提到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经济的根本价值在于一切按规矩来。我觉得反腐正在扮演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归位的角色。只有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微观经济行为“隔岸静观”,市场经济才能真正称得上法治经济。

记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您如何看待“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如何推进依纪依法反腐?

陈光中:我觉得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

同时,党不治则国不治,依规治党为依法治国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现在讲,党纪严于国法,就是这个道理。身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比普通群众更严格的规范,这样才能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关于如何推进依纪依法反腐,我觉得首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其次,要保障程序正义。现在,反腐的力度很大,就更要注重追求程序正义。再次,纪委办案要快查快结。纪委查处涉嫌犯罪的党员干部,不需要等到弄清所有问题后再移送司法机关。只要查清了主要问题,证实其构成犯罪,就可以移送司法机关。

记者:对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陈光中:一是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二是加强治本,进一步健全法律、完善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三是注重程序正义,不论是纪委反腐,还是检察机关反贪,都应自觉遵守办案程序规范,以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四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官员腐败根在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才能真正拒腐防变。(记者 张磊)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