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涉及的有关问题应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19-05-24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次
1、人大能否到同级党委及部门开展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
作为专项视察不能,作为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可以。因为专项视察针对的是政府专项工作,带有监督性质,所以只能对政府;而专题调研是为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调查了解有关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不带强制性;执法检查是为了监督法律执行,保证宪法法律在本区域的正确实施。所以只要情况允许,可以到党委及其部门调研和检查。
2、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能否跨区域进行?
原则上一般只能在本行政区域进行。当然除执法检查应严格限定在本区域内,一些涉及面广、综合性的议题视察或专题调研,根据工作需要,可个别跨区域进行调研交流。
3、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能否邀请专业人士和企业老板参加?
一般不能。因为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具有监督性质,是各级人大依法履职的体现,只有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才有资格参与,其他人员既非代表、又非专(工)委会委员不能参加,更不能随便邀请企业老板和专业人士。
4、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非要政府及部门陪同吗?
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本身就是对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和专项工作的监督。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大局和有利于视察检查的情况下可酌情而定。一般情况下,执法检查应要求政府及行政执法部门陪同,便于当场询问了解有关情况,对有关问题及时改正。
5、人大能绕开“一府一委两院”直接到下面乡镇农村、街道社区、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开展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吗?
原则上不能。因为人大监督的主要对象是“一府一委两院,”而不是其他。到下面乡镇农村、街道社区、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视察也是为了调查检查“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和执法情况。所以,不能人为绕开“一府一委两院”直接到乡镇农村、街道社区、有关部门、相关企业视察;既便需要到下面开展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也应事先通知“一府一委两院”,由他们去安排相关方面准备,不能冒然错位直接到农村村组、城市居委会、企业中去对项目和生产盲目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
6、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代表能否约见本级和下级政府及部门负责人?
可以。代表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对此有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可以提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的要求;被约见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应当接受约见,或者由他委托的负责人员认真接待,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改进答复代表。但小事一般不宜约见,次数也不宜太多。
7、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能否进行暗访?
可以。只要是有利于开展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活动,便于全面准确了解情况,既能明查,也能暗访。有人说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是依法公开的社会活动,只能在公众场合视察调查,开展执法检查,不能私下进行暗访,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客观的。
8、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能否直接处理问题?
不能。代表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代表视察时,可以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这是因为人大是集体行使职权,人大代表个人无权决定事项。当然,对重大问题、急难险事,代表联名提议,可督促政府办理;人大也可现场询问、追踪督办。
9、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能否帮助部门解决人、财、物问题?
原则上不能。理由很简单,人大视察调查不直接处理问题。法律早有明文规定。况且人、财、物涉及人事编制、财政预算和集中采购等条件制约,本是“一府两院”本身职权范围内应考虑的事,人大不便干预;同时视察“一府两院”每项工作,几乎每个部门都涉及人、财、物的问题,这是普遍现象。而实际上部门缺钱、缺人、缺物只是相对的,有的并不是真缺,只是内部没有调剂好。假若每视察调查一个议题,执法检查一部法律法规,就要人大解决一个部门的人、财、物问题,那人大成了什么?不就成了部门利用的工具。如果按部门说的要人大帮助他们要人要钱要物,就算政府全部采纳,那整个机关人员编制和预算开支岂不成了“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乱了套。所以人大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绝不能被有关部门人财物问题束缚住手脚,避免陷入解决不了反而落一身怨的尴尬局面。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对特殊情况,困难较大的,人大也可以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政府解决。
10、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违法问题如何处理?
对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等违法违纪问题,应及时提请主任会议研究,案情重大、事实不清的,可责成行政执法和司法监督部门立案调查,调查结果按期向人大反馈;明显违反宪法法律规定的,人大常委会可采取质询、询问等方式进行问询;坚持错误,拒不改正的,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还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会,核实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有关机关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当面通知本人。
作者:张天科(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人大机关干部)
(责任编辑:总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