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国 务 院 出台2015休假新规定!员工惊呆了,老板都哭了

发布时间:2015-04-24      来源: 网络    点击:

 

 

 

中 。央、国 ,务 ,院近日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硬性规定了要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探亲假、婚假、产假、年假、病假……问题是:你知道自己享有哪些休假的权利吗?你又知道该怎样“保卫”自己的假期吗?快来跟小编学习吧!

 

 

探亲假: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①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②未婚员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③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

 

事由条件: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婚假: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

 

①法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员工,可享受3天婚假

 

②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初次结婚的员工,可享受15天晚婚假

 

③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的,可视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④再婚的员工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产假: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

 

①女员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假前可以休假15天

 

②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③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④女员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⑤产假为连续假期,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

年假

 

①员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②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③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④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的300%支付。

 

⑤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工伤假

 

①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②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③工伤员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病假: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给予3—24个月的医疗假期。

 

①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员工,病假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②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员工,病假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③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不让休息?这是犯法知道吗!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职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并依法足额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并不得以调休、补休替代。

 

休息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调休或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工作时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源于网络,版权规原作者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