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非全日制用工有“加班”一说吗?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 劳动法服务站    点击:

 

 劳动法服务站

问:非全日制用工有“加班”一说吗?

你好,我单位一个非全日制用工的员工,上个月有两个星期周六周日都有上班,但是每周工作时间平均下来仍然没有超过24小时。本月领工资的时候,他认为这两个周末的上班属于休息日加班,要求按照时薪的2倍支付加班工资,请问,该员工的请求有法律依据吗?

 

答:

你好,非全日制用工是与全日制用工相对应的概念。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特殊性就在于“灵活性”,即与全日制用工相比,形成相对宽松的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形式不限于书面形式,可以选用口头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存续时间不确定性,合同双方均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不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关系双重性甚至多重性,允许同一劳动者同时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虽然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存在上述特殊性,但劳资双方形成的仍然是劳动合同关系。因此,除了特殊规定以外,非全日制用工还是应当遵循劳动合同法的一般原则和一般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定义,工作时间的长短是界定全日制用工还是非全日制用工最重要的标准。因此,非全日制用工的实质标准是:在同一单位平均每日工作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同时,根据相关劳动法律的规定,劳动者的加班分为三种: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点”、周末即休息日的“加班”和法定节假日的“加班”。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加班工资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工作时间,超出法定工作时间,可能被认定为全日制用工。在每周24小时总的工作时间内,具体哪天工作一般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因此,我们倾向认为,非全日制用工不存在双休日加班的问题。

 

但是,用人单位如果在法定节假日安排非全日制员工加班,考虑到法定节假日的特殊性,仍然应当按照三倍的标准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