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这6种拍摄警察执法的行为,可能会被拘留!

发布时间:2017-10-08      来源: 红山微生活    点击:

来源|红山微生活
 
转载|仗法执言、刑事法律圈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人都成为“记者”。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围观文化”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可以说哪里有突发事件,哪里就有举着手机拍摄的围观群众。用手机拍摄执法活动,是体现公民监督权的方式。
 
但是,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国家对监督权的行使范围及禁区都是有规定的,大到国防机密、小到法庭纪律,任何人都不能披着行使监督权的外衣去为所欲为。
 
拍摄警察执法过程,不能影响警察的正常执法行为,另外,拍摄的视频也应力求客观,尤其是将视频传播到媒体或网上,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警察执法?
 
 
 
 
公民有监督的权力
 
 
在公开、不涉密的执法活动中要尊重群众拍摄执法的权利。时代在进步,执法者的思维方式也要进步。学会在群众的众目睽睽下,在摄像头的聚焦下执法,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规范执法、有礼有节、处置恰当、行动有力。不扯皮、不推诿。把群众录像不仅仅当成是对执法的监督,更是当成是对执法者的有力保护。
 
 
 
法律依据
《宪法》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围观群众请与警察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么做的好处:一是为了保护现场。二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三是案件保密需要。四是为了不干扰到法或现场勘查工作。
 
越靠近现场意味着越危险,很可能会给警察办案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例如破坏现场、泄露案件侦查信息、有可能被误伤、被劫持等等。
 
过分贴近执法人员面部的拍摄行为,已经是有挑衅和侮辱的成分了,有可能会被认定为妨害执法。试想你在办案时,一堆无关人员拿着手机怼你脸上,追要警官证你是什么感觉?(不得少于1.5米的距离)
 
此外,警官证是给当事人看的,用于表明执法的合法性,不是来一个围观群众就得给出示一下。试想马路上人来人往的,岂不是不用执法了,摆个证件练摊得了,等晚上人走光了再执法。
 
 
 
 
 
警察执法时不该问的不要问
 
 
围观者不要向警察发问或者干扰正在执法的警察。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警察在与犯罪嫌疑人对抗或纠正违法行为的过程中,精神往往处于紧张状态。此时还要应对无关群众的发问,无疑会认为对方是在添乱,甚至会认为你是同伙,自然没有好脸色看。
 
如果对执法活动有意见,应该立即拨打110举报反映(全程都有记录和录音)。也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留作证据。但切忌现场干扰警察执法。试想你在执法中,一堆人堵着路不断问这问那,但现场情况有不是很清楚,并且根据相关规定你又不能说,是什么感觉?此外,你根本不知道围观人群中有没有他的同伙,也不知道他们手中有没有武器,普通案件还好,如果是涉毒涉暴的呢?
 
警察的腐败问题,要和纪委、监察、反贪局去说,在处警现场不是处理警察腐败问题的场所。如果因为警界存在腐败就可以抗拒警察,来个“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结果还是那个无法无天,苦了的还是我们这样守法公民。
 
 
 
法律依据
《刑法》第277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从重处罚。
编者注:被执法当事人以拍摄视频、照片为名故意妨碍警察执法适用于该条;围观人员以阻碍警察执法为目的的拍摄(闯入中心现场、拍照时辱骂、诽谤办案民警)同样适用于该条。
 
 
执法现场服从警察的命令
民众也应该注意围观拍照应该有边界意识。拍照不能影响警察的正常执法行为。同时根据相关规定:“正在侦查、预审的刑事案件的具体案情和侦查、预审工作情况都属于国家秘密”,其中包括案件的询问、讯问笔录,案件的现场勘查、现场照片、走访调查等情况。因此不要拍摄敏感的案件现场或侵犯当事人的隐私。
 
警察泄露国家秘密是违法的,其他人员窃取、泄露以上内容同样也是违法的。轻则现场警察会对你拍摄行为进行警告要求你当场删除照片,重则甚至会被拘留。随意拍摄执法抓捕活动不仅仅会暴露警方行动。甚至拍摄涉及抓捕毒贩、涉及国家安全等的执法活动很可能会暴露警察的身份,陷他们于危险之中。
 
 
 
 
不要破坏、冲闯警戒带或擅进警戒区
 
 
根据《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对破坏、冲闯警戒带或擅自进入警戒区的,经警告无效,可以强制带离现场,并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恶意造谣 将受到法律制裁
 
 
拍摄警察执法的视频应力求客观,尤其是将视频传播到媒体或网上,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很多掐头去尾的小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本身不能起到还原事实真相的目的,更多为传播者达到某些不法目的创造舆论氛围。这种行为性质本身是很恶劣的,因为它很容易损害执法机关的形象,引起社会的混乱,公众的恐慌。
 
公众对事件的认识,缺乏连贯性。看得到开头,看不到结果。往往是是事实得到澄清后,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也得不到弥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说明,传谣有风险,发布要谨慎。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