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开门,我是警察”,这时他做了22件事!

发布时间:2017-11-25      来源: 刑事法律圈    点击:

来源:刑事法律圈

1.他没有立即开门,因为他知道一旦开门,他就丧失了对话的平等地位。

 

2.他要求知道“警察”的姓名、性别、所属单位和长相特征,并将这些信息告知他的家人。

 

3.他通过眼孔或者防盗门核实警号、徽章,然后打110核实了,他说“万一是保安呢”。

 

4.他还查看了拘留证上是不是写了自己的名字,有时警察办案是先抓人,问话之后再补手续。

 

5.他拿出了苹果手机记录全过程,然后上传到iClouds,即使手机被扣,也可以自动上传。


6.他告诉家人:我爱你,12小时后联系哪个律师,律师的联系方式在哪里。

 

7.他很理智,在路上没有多说话,更不打算跟警察冲突。

 

8.他装作不经意观察,到底是刑侦支队、公安局、派出所、检察院还是某政法部门。这很重要,关系到侦查合法性、自首等一系列问题。

 

9.接下来他会被讯问或调查谈话,他知道最长只能24小时,要么出示拘留证把他送看守所,要么放他。

 

10.他谨记“法律要求你实话实说,但没有要求你说出所有的话”,所以他的口头禅“我记不得,记不清楚了”。

 

11.他从不说猜测性的话,因为猜测性的话不属于实话,尤其是那些猜测性的话对自己不利。

 

12.他等待警察向他第一时间宣读权利义务告知书,其中有两条:你可以聘请律师;你有无重大疾病。

 

13.看守所比公安局要好的多,想想怎么能拖到看守所吧!

 

14.他主动要求请律师。很多讯问笔录中都说“我不需要请律师”,其实这是写讯问笔录的技巧。

 

15.他查看并修改笔录,即使只有两三页纸,他也像小时候考试一样,坐满两个小时才交卷。

 

16.如果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你都拒绝在笔录上签字。

 

17.警察和颜悦色的时候,他记住那些人的体貌特征,高矮胖瘦,姓名等。万一被刑讯逼供呢!

 

18.你要求休息睡觉吃饭。警察在饭点和晚上讯问他时,他说出自己对睡眠的强烈需求,以及无法睡眠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19.他拒绝上电视、上新闻的权利。以前他看新闻上有很多盗窃、诈骗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而且有图有真相,但他不想那么丢脸。

 

20. 他被刑讯、疲劳审讯了,到看守所后第一时间向驻所检察官投诉,让他记录,以备后查。尤其是伤情检查。

 

21.他到看守所后,第一时间要求取保候审。

 

22.他等到了他的战友:律师。律师记录下他被带走的经过、他留下的照片、他的伤情。这些将成为法庭上的证据。

 

一场成功的辩护需要三个条件:律师的优秀,警察的犯错,当事人的细心。每一位当事人,当你被警察敲门那一瞬间起,你就可以开始细心模式了。 很多人,即使以前是政府高官,社会精英,没有经历这种事,都难免慌乱,作出不利于自己的言辞或行为,追悔莫及!

 

感谢斯伟江《当网民遇到警察:十条须知》、张培鸿《当警察来敲门》、刘光明《当警察来敲门》、秦兵《当警察来敲门时,你真不用乖乖开门》、 黄思敏、李珺《当警察来敲门》等作者真诚而实用的建议。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