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打官司如何最省钱?8条建议

发布时间:2017-12-04      来源: 找法网    点击:

所谓隔行如隔山,而每一行里面都有一些省钱小诀窍,当遇上需要运用法律这一行时,怎样才能为自己省点钱呢?

 

1. 预防纠纷发生。要想省钱,最根本的办法是别打官司。司法程序严谨周密,但硬币的另一面就是繁琐冗长。只要进入司法程序,当事人不可避免受到资金、精力消耗。起诉时,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送达费等诸多费用都要原告预交。赢了官司、顺利执行还好,一旦遇到对方是老赖或一穷二白,这笔钱可能就成了新的坏账了。那么,如何预防呢?

(1)学习基本法律常识。例如熟悉房屋租赁买卖合同、车辆买卖合同、借款合同、劳动和劳务合同、赠与合同,了解夫妻财产制度、遗产继承、侵权损害赔偿、行政处罚及复议等方面的主要法律规定。这将有助于避免绝大多数法律纠纷、降低法律成本。

(2)避免高危法律行为。有人为了钻空子、打擦边球,或只顾眼前利益,不惜冒着巨大风险,采取高危法律行为牟取利益。例如,买卖合同中签所谓“阴阳合同”,参与高利民间借贷活动,公司经营中为逃税采用两套账本、应收款打到个人账户,租房买房选择小中介、黑中介,贪图便宜购买质量无保障的消费品等。这些行为的特点是,只要不出事,你可以沾沾自喜、爽爆了;只要一出事,就可能惊天动地、血本无归。后面这种情况下,想不打官司都难,但打了官司也难。

(3)加强自我修养,避免冲动急躁情绪。日常生活中遇到纠纷、口角、争执,始终坚持让一步海阔天空、动嘴不动手、见好就收的行为准则。对朋友之间的经济来往,也要避免头脑发热、脑子抽筋,始终做到理性冷静。

2. 请个好律师(这里的律师是广义概念,泛指律师、法律工作者、有法律知识的社会人士等)。请律师要花钱,但这笔钱是物超所值的。一位好律师不仅可以为你省时省心,还能为你挣钱、省钱,该拿到的钱一分不少、可以争取的多多益善。即便这点律师费,胜诉后还能找被告报销全部和大部分。所以,请律师不要太吝啬。

那么,好律师的标准是什么?12个字,业务精通、人品可靠、全力投入。好律师≠贵律师、老律师、名律师。绝大多数案子,律师挣的都是跑腿钱,所以人品和精力投入有时候更重要。即便需要业务技巧,小律师也未必逊色于大律师。

3. 别走旁门左道。有人社会经验“丰富”,脑子里总有一根花钱办事、送礼摆平、关系开路的弦。遇到法律纠纷,哪怕自己在情理法上都站得住,也要想方设法“搞定”法官。有了这种想法,花起钱来可是无底洞。每一个环节都要打点表示,最后能不能“搞定”法官还是未知。社会上还有很多专业混子、骗子,把自己包装成手眼通天的奇人,左右法官判案甚至捞人、平事儿简直都不在话下。你越想走旁门左道,越有可能被这帮人骗成孙子。

要补充一点,你给法官送钱,超过一定金额可能涉嫌行贿犯罪,同等金额情况下,还要加重处罚哦。

4. 诉讼请求要于法有据,避免“漫天要价”。我国的民事案件,律师和法院一般都按诉讼标的收取代理费和诉讼费(法院对涉及人身关系的少数民事案件实行规定价格),而且诉讼费需要原告在立案时垫付。这样一来,原告的代理费和诉讼费成本都会比较高。实际判决时,法官会酌情考虑诉讼费的分担问题。原则上是败诉方承担诉讼费,如果原告起诉金额明显过高、部分请求缺乏法律依据,法官也会判令原告自行承担部分费用。

现实中,少数律师为了多收代理费,往往鼓动当事人把诉讼标的搞得很高,实际给当事人增加了诉讼成本。

5. 积极申请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尽管现在法院执行力度空前加强,但对一些狡猾的老赖,还没有太多好办法。向对方送达应诉手续前,如果能对被告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公司股权房屋产权等进行冻结、查封,将对案件审理和后续执行起到神奇效果。反之,如果找不到对方可供执行的财产,即便赢了官司,想拿到钱也很难。需要说明的是,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都需要原告提供相应担保,还要缴纳保全费用。简言之,保全是有成本的。当然,这个钱花得性价比极高,还是推荐大家采取行动。

6. 积极参与调解。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一般都会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不少人对调解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总以为调解就是低头让步、认怂服软,对自己的利益没什么好处。实际上,民事调解不仅省钱(诉讼费减半收取)、省时间(达成调解协议,无需再经历漫长复杂的庭审程序),而且完全可以实现原被告的双赢效果。

7. 积极协助法院办理案件。本轮司法改革采取立案登记制以来,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法院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要想节约诉讼成本、加快案件节奏,可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例如,被告逃避债务、下落不明的,送达各类法律手续和文书就是个麻烦事儿。法官一般会去他的户籍地、居住地、工作单位等地方了解情况或邮寄材料。除此之外,很难有其他办法。如果确实找不到人,那只能公告送达、缺席审理。即便赢了官司,执行的时候,还是面临同样的困境,无形之中增加了原告的诉讼成本、消耗了更多司法资源。这时候,建议原告通过定点蹲守、走访邻里等方式,尽量寻找被告下落,向法官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这会大大加快办案节奏。

8. 别当老赖。如果您是被告,已经被生效判决确定承担法律责任,那还是建议您尊重法院判决。如今全国法院的执行力度可谓空前,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可能会面临司法拘留甚至刑事处罚。对那些隐匿财产、外出躲债的“老赖”,也有了更多限制措施,例如禁止高消费、禁止乘坐高铁飞机、纳入征信黑名单,甚至为你专门定制“老赖彩铃”等等。下一步,国家信用体系不断完善,赖账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昂,赖账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昂。如果赖了半天,最后被强制清偿债务,这段时间新增的债务利息等也不是个小数目,何苦呢?

最后,事先咨询你的律师朋友,尊重知识的力量。

来源:知乎

转自:找法网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