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拿什么养活这么多老人?专家给出了最无奈的长期方案

发布时间:2018-07-04      来源: 新京报    点击:

整体上而言,老龄化绝非某个省、某个市的问题,而是中国普遍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解决的根本之道,还是在提高生育率上。

根据辽宁省老龄办公布的《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这意味着,辽宁省已经是深度老龄化社会。

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20%则进入超老龄化。根据这个标准,2016年底,大连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2017年底,南京也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短期办法:

养老金调剂制度

应对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短期办法,就是让年轻人多的省份去负担年轻人少的省份的养老。

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但是,由于人口流动产生的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养老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广东等东部地区养老金有结余,而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已经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所以,国家要建立调剂制度,让养老金负担轻的省份去支援养老金支付有困难的省份。

不过,整体上而言,老龄化绝非某个省、某个市的问题,而是中国普遍性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2014年底,中国的老人达2.12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人破2亿的国家。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人将突破3.5亿,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5年达到10%,并将继续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这就意味着2个年轻人就要抚养一个老人。

所以,养老金调剂制度只是一个短期的治标之策,还需要有中期的解决办法。

中期之策:

国家财政政策适度向养老倾斜

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是养老,而养老问题的本质,不管是养老金、还是老人的医疗开支,本质上都是一国在某阶段的时间断面上,劳动如何分配的问题。更直白地说,对于国家而言,资产无法养老,能够提高养老水平的,只能是通过公共政策改变一国劳动的分配比例。

比如,一个小岛上有100个人,其中80个人是老人,都有房子,但无法生活自理。无论如何,他们的养老必须依靠剩下的20个年轻人来完成。如果这20个人要去造火箭,那么就无法养老;如果分出10个人来造火箭,火箭就得少造一枚。这就是劳动分配与养老的关系。

所以,国家财政政策适度向养老倾斜,把更多的国民财富、国民劳动分配到养老上,是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中期解决方案。除了这些选项,提高退休年龄,缩短学制,增加实际劳动力,也是一个中期的办法。

长期之道:

多生育

解决抚养比的长期办法,最根本的就是多生育。虽然现在多生育,已经解决不了2030年的问题,但对于2050年的问题,仍然是有效的。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意识改变,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经越来越低。根据妇联在2016年的一项调查,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愿意生二孩,有53.3%明确不想生二孩。

所以,促进中国人生育二胎、三胎,已经不是仅仅放开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比如,房价高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降低房价、提供廉租房以及低按揭利率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政策。

除此之外,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生育是一种有外部性的行为,这就为国家提供补贴,帮助生育二胎或者三胎的家庭负担一部分抚养费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合理性。那么,用补贴来刺激生育,也是一个考虑的选项。从时间上来说,这已经刻不容缓了。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