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兜底的社会保障,每个人只能在恐惧里裸奔
发布时间:2018-07-25 来源: 微信公众号:shsp_006(远见时评 点击:
次
作者:辛琳
来自微信公众号:shsp_006(远见时评6)
没有兜底的社会保障,每个人只能在恐惧里裸奔
春天里
旭日阳刚 - 史上最伤感的网络情歌
题记:惠及民生的事,应该政府提供社会保障,而不是推向个人,让每一个人在没有兜底的社会保障里,在对未来的恐惧里裸奔。
——辛琳
《我不是药神》电影热播,好评如潮。这部以主角程勇贩卖违禁的印度仿制药——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特效格列卫为主线展开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片,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影片直击每个人的硬伤:“你就一个病,穷病。”
的确,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患有严重的穷病。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每个人都惧怕生病,或者家人有病。高额的房价无力支撑,可以暂且租住在别人的屋檐下;没有钱买新衣,可以穿去年的旧衣;没有钱买水果蔬菜,还可啃啃冷馒头;但是有病怎么办?普通病房一天的开支最低一千元开启,进入重症监护室(ICU),一天的花销从万元起步,如果是慢性病人,长期服药治疗的的费用可以拖垮任何一个殷实的中产,普通的小老百姓,得卖房去救自己的亲人,在天价的进口药面前,有多少人只能被迫选择放弃维持生命?
如果是乡下的农民,是城市里底层的赤贫阶层,他们该怎么办,每天为了赚点几块馒头果腹已经竭尽全力,有了病只能等死,在没有援救里,受尽病痛折磨,凄凉死去?只能赴死,用死来解脱活着的绝望与困境?
佛法说:“人身难得”,生命只有这一次,没有人愿意放弃生活下去的希望,用死来完结自己在这个世上的存在,生存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没有人能给自己兜底的困境里,无论你现在有钱还是没钱,是生活在高处还是底层。
我们没有全面的医药保障,每个人唯恐自己生病,唯恐生的是大病,唯恐家人生病,无力承担,整个经济陷入绝境,眼睁睁地忍受无钱医治,被病痛折磨的绝望。
我们没有完备的失业保障;大学生一毕业,没有找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自己挣扎吧;中年失业的员工,没有人关问你是否还有钱买米?没有人在意你是否饥肠辘辘,兜里没有一个硬币……
我们没有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有钱的老人进养老院,有儿女的老人被儿女照顾,没有钱没有儿女的老人,自个打理自己,没有钱没地儿去的老人流浪在街头,在垃圾堆里寻食……
于是,还有能力挣扎的人执信,只有钱能救自己,有钱才能保证自己的未来,有钱才是王道。于是每个人为了钱在打拼,竭尽全力搂取金钱,不在乎黑道白道,不在乎为了金钱去倾轧他人,甚至夺取他人的财物,性命。
当所有人指谪中国人的冷血与残酷时,一个日本人却说:“如果你觉得中国人奸诈且自私,请你原谅他们吧,那不是他们的本意。我们哪怕遇到再大的麻烦和困难,有国家作为依靠,而他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所以请体谅他们。”
这一段话,涌在心头,非常酸涩。他竟是如此地悲悯与宽容。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可是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他们个人拥有的条件与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含着金钥匙,可有的人却本自赤贫,又兼身体状况不好,当天灾人祸,生老病痛,巨大的灾难砸到个人头上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承担,可对于无力担负的人,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政府的救助总是那么有限,尤其是对最底层的生存保障救助。
我们不需要药神,即使程勇勇敢担当,还有更多的人也愿意像程勇一样担当,他们能做的还是有限的。我们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覆盖全面的保障体系,能保障底层,能保障所有在生存困境里挣扎的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孤有所侍……。
当每一个人都拥有这份维系自己生存的保障时,金钱还能至上,成为当下不顾一切的追求?尔虞我诈还能畅通无阻?亲情、婚恋还会掺杂着更多的物质偏离它的方向?
惠及民生的事,是政府的责任,理该由它担当,不能·推向个人,让每一个人在没有兜底的社会保障里,在对未来的恐惧里裸奔。
辛琳于2018-7-9
图片来源:电影《我不是药神》剧照
作者简介
辛琳:中学教师,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多维客专栏作家;《流行色》杂志特约评论员。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的关注。公众号:xinlin23505,个人微信号:1370639444
延伸阅读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 曾涉嫌卖“假药”被抓,千名病友求情
光明网
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我不是药神》影片海报
最近,徐峥的《我不是药神》试映反响很好,并将全国上映。无锡人陆勇是名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业家,许多白血病患者称他为“药神”,因此他也被认为是《我不是药神》的原型。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随后开启他漫漫寻药之路,为自己的同时也帮助病友。一直觉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陆勇,2013年竟因涉嫌贩卖“假药”,被警方带走。之后千余名白血病病友签名为陆勇求情,最终有关部门“撤回起诉”。
经历了“虚惊一场”的陆勇,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时说:自己始终敬畏法律,也感恩时代的变化。希望他的经历,能促使某些改变,并且终将给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带来益处。
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创业起步遭“重创”
患白血病,殷实之家也不堪药费重负
无锡是乡镇企业发祥地,涌现了无数的本土创业者,1968年出生的陆勇就是其中之一。陆勇的家在无锡市锡山区,是一个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殷实之家。在他创业之前,他的父亲也有自己的工厂,某种意义上说,尽管不是“子承父业”,也算是“传承家业”。
陆勇的创业之路在两年后遇到了一个当时看来几乎迈不过去的“坎”。2002年,他被确诊得了“慢粒细胞白血病”,一种国内普遍认为除了骨髓移植没有更好办法的“恶疾”。但骨髓移植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在等待的过程中,就靠用药维持。他说,当时主要服用原厂出产的一款瑞士产“格列卫”。但这个药物很贵,且只能自费,一年算下来近30万元,加上各种检查费,一年费用总要在三十四五万元,对财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家当时存款现金也就是100万,但是确诊后的两年里,因为我的病,已经花了70多万。”
为了活下去,陆勇和家人遍寻名医,四处打听治疗新方法。这个过程中,陆勇结识了包括欧洲的很多相同疾病的病友,他们在网络平台上交流相关的信息。
找到廉价仿制药
不忘助人,他成病友们眼中的“药侠”
因为英语好,与国外网友的交流不成问题。2004年,他在欧洲的一个论坛得悉了一条消息,韩国有位病友服用了一种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效果相当不错。之后,一位客户在日本帮他购买了1个月的药量,费用仅4000多元,服用下来效果很不错。他就根据药瓶上的信息,联络仿制药的生产厂家直接购药。“算下来,印度的价格比日本购买的还要便宜,每个月只要3000元,之后我就一直用这个仿制药。”
因为自己服用效果不错,热心的陆勇于是在群内分享了相关的经历,并贴出了用药的检查数据。有病友联系了陆勇,寻求他的帮助。“包括单子怎么填,购药的量多少等等,我都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主要是教给他们自己去买药的办法。”陆勇说。
此后联系陆勇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帮助他们就成了陆勇做“老板”之外的另一项“工作”。“说实话,我家里条件比较好,自己也开厂,不需要靠这个牟利。所以做这件事,完全是为了帮助病友。”
陆勇说,自己患病后结识了很多的病友,电话联络或见面的病友至少在一二百人,其中80%的人因为这个仿制药而病情得到了稳定,各方面情况不错。“因为对大家的困境和痛苦感同身受,能够帮助他们是自己的心愿。”如同博客的名字“药侠陆勇”,陆勇觉得自己在行侠仗义。
“虚惊一场”之后
他相信自己的遭遇促动了某些改变
此后的10多年里,陆勇成了国内“慢粒细胞白血病”病友圈的“名人”,也被大家称为“药神”。
2013年底,一位四川的病友,再一次通过网络联系陆勇,寻求买药帮助,但没有收到回复。信息汇总过来,病友们才知道:当年的11月,陆勇因为涉嫌贩卖“假药”,被警方带走,后被取保候审。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没有注册的药物就是“假药”,而病友们通过陆勇的帮助购买到的印度仿制药就属于这一类。
2015年1月10日,取保候审期间,陆勇因“多次传唤不到庭”被警方抓捕,并被湖南沅江市人民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罪”起诉。审理期间,陆勇坚持自己是无罪的。期间,为了帮助陆勇,一份有千名病友签名的求情信被递交到了法院,希望法院能够对陆勇免于刑事处罚。所幸的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检察机关撤回了对陆勇的起诉,法院也对“撤回起诉”做出裁定,陆勇避免了“牢狱之灾”。
“说实话,内心挺受挫的,觉得自己是做好事,结果成了被告!”陆勇说,但来自病友们的那份签名声援,让他非常感动,证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得人心”的。他还透露说,当时的事情出了后,包括央视的《新闻直播间》、《今日说法》等知名新闻栏目都做了采访和解读,最近资深影评人士还透过新闻报道,从影评的角度进行了更新解读。“我想我的事情,成了一个代表性的事件,促动了某些方面的改变。”
不做“针尖对麦芒”的事
希望电影能为白血病患者带来益处
但那场险些到来的“牢狱之灾”,确实影响了陆勇与病友们的“互动”。慢慢的,联系他的病友也少了。他分析,一方面是大家学会自己去购买。另外,这些年仿制药的价格也下降得厉害,现在一年的药费也就3000元左右,加上相关药品进入医保,病友们有了更多的途径和理由,不再苦苦执着于他的帮助。
陆勇的生活还在继续,从治疗出院后,他就一直没有停止工作,创办的企业现在也蒸蒸日上,不但在无锡有一个工厂,还在新疆建了一个援疆工厂,帮助当地200多人实现了就业。而他的病情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当然副作用也有,比如容易疲劳,脸部水肿,腹泻,以及皮肤变白等。但这些都微不足道,是可以接受的。”
说到此次上映的影片,陆勇说,影片制作方这两天也与他做了沟通,他认可电影表现出来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我唯一要关注的是,考虑这部电影上映后可能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电影对主角的设计,会让对我案件不是很清楚的一些观众造成误解。”陆勇说,自己并不是要做“针尖对麦芒”的事,自己始终敬畏法律,感恩于时代的变化。他透露,通过双方沟通,相关方会在电影上映前做一些活动来消除影响,他希望这对电影中的主要群体——白血病患者带来一定的益处。
作者:张建波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总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