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三证合一”需要打破部门利益藩篱

发布时间:2015-05-08      来源: 法治周末    点击: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
来源:法治周末
 


董彦岭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意见提出,2015年年内将出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意见,实现“一照一码”。
2014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目前,许多省市已经开始了“三证合一”的改革试点。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开始考虑全国范围内实施“三证合一”,提高市场准入的行政效率。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精兵简政”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按照“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要求,在省市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综合窗口,实行统一收件,统一录入,统一发照。到时候,申请人只需填写一张包含工商、质检、国税、地税相关内容的申请表。对于工商、质检、国税、地税要求提交的相同材料,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原件由工商保存,档案影像共享给质检、国税、地税;不再要求申请人向国税、地税部门提交验资报告或评估报告。
在这一过程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实行信息互认,工商、质检、国税、地税共同审查的申请材料和登记事项,已经工商部门审查的,其他部门不再重复审查。
目前“三证合一”分三步走:先是“三证统发”,一个窗口受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证同时发放。接下来,逐步过渡到“一照三码”,即三证合一证,在新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上,加载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信息。目前这两个阶段已在很多省市推广。
最后一步才是“一照一码”,由一个部门核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而“一照一码”涉及到较深层次的改革,需要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这也是国务院提出年内拿出“三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意见的重要原因。
然而搞好“三证合一”改革,需要地方政府首先强化放权意识。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和简化政府审批事项。这一减,势必会动了一些权力部门的“印把子”,动了他们的“权力奶酪”。因此,需要政府部门自我革命的勇气,主动收权,积极配合改革措施的出台,而不是固守部门利益,影响改革大局。
“三证合一”,牵涉到工商、质检和税务部门,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建立领导机制,协同三部门的工作。各个部门也应积极协调配合,不争权力,不闹意气,识大体,顾大局,搞好“三证合一”的改革工作。
管理也是服务,简化对企业准入的行政管理,就是对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政府服务的质量就是生产力,就是地方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
“三证合一”的目的就是化繁为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企业创业活力,鼓励投资。因此必须要结束工商部门、质监部门、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为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整合打下基础。
“三证合一”的改革看起来不复杂,但其影响却很深刻。首先通过简化市场准入审批改革,可以极大地释放公众的创业热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形成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经济增长点。其次也将倒逼行政体制改革,也为政府机构的整合和精简扫平障碍。审批环节少了,效率高了,政府机构的部门和人员就可以减少。做好政府审批的减法,才能做好大众创业的加法,这才是“三证合一”制度改革的最终愿景。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