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信访改革当瞄准法治的靶心(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15-06-04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理顺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厘清信访、行政、司法边界,才能为各类信访诉求找到最适宜的出口

  

  “按图索骥”,常被用来形容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然而在有些情形下,若能有一张索骥之图,反而有助于化解纠纷、理清困惑。最近,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之后,旨在厘清信访、行政、司法边界的“信访投诉请求清单”引来关注。

  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中央确定的信访改革“主旋律”。在这根指挥棒下,从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厘清信访与其他途径之间的边界,成为重要课题。日前,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要求,中央37部门今年10月底前拿出信访投诉请求清单,将相关信访事项导入法定途径解决。

  信访工作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事”。对信访群众而言,虽然不排除有个别人无理取闹或者借信访谋取不当利益,但若不是其他权利救济途径无效,大多数信访群众不会走上闹访、缠访之路。正因如此,处理信访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信访群众的诉求。解开了这个疙瘩,才能从根本上终结信访“终而不结、无限申诉”的难题。

  然而,现实情形往往是,对于群众诉求,职能部门不受理,法院也不受理,就算信访部门受理了案件,转给具体业务部门,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到头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如此一来,本没有直接行政职能的信访部门,却要代职能部门充当群众诉求的“出气筒”。有信访干部坦言,要当好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架桥者”殊为不易,一不小心就可能“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究其根源,病灶出在了各部门间职责边界厘定不清楚、业务受理范围不明晰上。征地拆迁、医疗纠纷、涉法涉诉、环境保护、劳动保障……许多信访诉求本身就杂糅着行政、司法等各项内容,哪些由业务办理途径解决,哪些由法定救济途径解决,不仅老百姓搞不清楚,许多职能部门也摸不着头脑。于是,信访工作成了“什么都往里装的筐”,信访局“小马拉大车”不堪其重,而信访问题则陷入“信访—无处受理—继续信访”的循环。

  对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不满意的,法定途径是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反映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办理招投标的,法定途径是行政监察举报……已经公布的《民政领域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的信访投诉请求清单》,列明了民政领域信访投诉请求的不同类型、相应法定途径,可谓一目了然。透过清单,群众可以了解各类诉求的受理部门和受理方式,信访部门也获得了承转信访事项、督促问题解决的可靠抓手,而各个职能部门也必须依清单领走各自的“孩子”,以更负责任的姿态落实好“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由此而言,理顺信访部门与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厘清每个事项的信访、行政、司法边界,无疑可以为各类信访诉求找到最适宜的出口。

  法治是信访改革聚焦的靶心,用法治的方式明晰责任、理清边界和确定规则,是信访投诉请求清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从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到引导信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突出首办责任制,再到建立信访诉求分类清单,信访法治化改革已经驶入加速推进的快车道。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应把精力集中在深化改革上,把心思回归到信访制度的初衷上,努力形成破解信访难题的改革合力。

  法治信访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标示着法治政府的高度。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到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百姓才能告别“诉求无门”。也惟其如此,才能推动信访工作进一步成为政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4日 05 版)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