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清理机关事业单位超编势在必行-许谨谦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 感谢许谨谦投稿    点击:

清理事业单位超编势在必行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临时人员聘用、管理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进人自由一方面加重地方和单位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扰乱组织、人事、编制和财经纪律,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人员之结构和层级,各地的版本是非常不一的,但是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有些单位特别热衷使用“临聘人员”。 超编几乎成了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而且越是有权有钱的单位,超编现象就越严重。安徽某县环保局共有94人,其中行政全额拨款编制8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13人,超编的73人全被放在了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察大队就是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制,以至于该县每年征收的近百万元排污费被用于发放工资。
为什么这些单位那么爱用临聘人员呢?所谓“临聘人员”,就是临时聘用来干活的,不在编的,这不仅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公信与效率,更加重了地方和单位财政负担,扰乱了组织人事制度和财经纪律。人的身份一旦“临时”起来,就容易给我们造成认知上的错觉,其行为究竟属于“职务行为”还是“代理行为”有时候就很难界定。事实上,民众怎么可能辩识出身穿同样制服下的执法行为、公共行为,哪个是“临时”、哪个是“正式”的呢?“临聘人员”的泛滥,与某些机关事业单位不健全的用人制度和用人理念有关,更是职位规划随意性的后果,而监督缺位又放任了这种失衡。
在我国公职人员编制体系中,事业单位编制最为混乱,也是超编的重灾区。因为事业单位人员,要么是财政全额供养,要么是利用政府委托的职能收钱。而在一般情况下,县级领导签字同意就能够进事业编制,有的甚至乡科级领导签字也能进。由于工资有保障,又能够做一些有偿服务,福利待遇相对较好,事业单位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人员迅速膨胀。一些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乱七八糟的亲戚,都被安置在“后花园”里“临时”供养了起来。
事业单位编制混乱,超编严重,危害很大。多一个编制就得多养一个人,而且,这里说的养人还不仅仅只是工资,其它费用恐怕比工资还要高,增加了财政负担;事业编制中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比重较大,基本上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而养活自己的主要手段就是向老百姓要钱,这又加剧了群众负担。
事业单位超编的现象,严重阻碍政府精简、高效运行,是时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了。通过整顿清理,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清退那些违规进编人员,撤并“空壳机构”、整合职能交叉和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今后,确因工作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要在编制限额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坚持公开选拔、择优录取原则,或可为事业单位“消肿”。
    
                                                        作者:许谨谦
                                                        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新生镇人民政府
                                                        邮编:621114
                                                        电话:15881638767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