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评论君推荐】最难写的“实字”如何写好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评论君推荐

 

评论君“德邻”说:

夫为文者,要在实以言之有物,忌乎虚而凌空高蹈。然则足不出户,何以知天下?户不窥牖,何以见天道?此不能往,则招彼来;评论君无以出,则引读者自至。是以收千里于方寸,揽万象于笔端,以成开门互动之势,而建顶天立地之功。闭门空想,文必失实;读者来信,意自增辉。谓予不信,何妨试读斯文以快尔心?

 

【人民观点】把脉“虚症”,涵养务实为民的土壤

——“干起来,实起来”(上)

本报评论部

 

改革发展要打通哪些“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要防止哪些回潮、变形和反弹?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如何落细落小落实?群众的感受最深刻,真实的故事最有说服力。

 

自4月13日起,本报在《今日谈》栏目开展“‘实起来’难在哪”的主题征文,请群众道身边事、说心里话,与我们一起把脉党员干部中“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就如何“严起来、实起来”进行深入思考。

 

一封封邮件、一个个故事鲜活生动、一针见血,将“虚头巴脑”的时弊揭示得淋漓尽致,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供了最接地气的案例样本。到今天,我们共收到群众来稿来信上万件。梳理这些珍贵的素材,我们力图找病因、挖病根,寻找“虚症”的诊治之道。

——编 者 

 

“世界上最难写的,莫过于一个‘实’字。把这个字写好了,改革必成,法治必明,作风必正,一切都不在话下”,“干部们也不容易,能把说到的做到,不耍花腔放空炮,我们就很满意”。有读者在给本报“今日谈”栏目的投稿中这样写道。

 

群众的期待,是干部改进作风最大的动力。从党的十八大至今的两年多来,党中央始终把求实务实落实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下大气力一抓到底,人们正感受到积极的变化:干部见得勤了,创业更便捷了,民生改善提速了,各项改革一步步落地……这些都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然而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些顽疾依然存在。通过群众来信来稿这一窗口,我们对不务实、不落实的“虚症”有了更直接的体认、更细致的观察。

 

从群众反映看,最集中的是“滑肩膀、踢皮球”问题,典型表现为“甲让乙处理,乙叫丙合计,丙请丁斟酌,丁等甲审批”。从致电8个部门也无人理睬破损窨井,到村镇干部互推责任不碰农地纠纷;从千篇一律的“已向有关部门反映”,到一成不变的“我们还在调查”……脸好看,事难办,犹如沙滩流水不到头。正如一位读者所言,干部有什么样的责任心,就有什么样的落实效果。心中无责、肩膀无力,担当就无所依凭,职责也就“打了酱油”。

 

“不看文件分量,只看领导脸色”,导致“对上不对下”,群众对此很有意见。有村民反映,某日到乡政府办事,发现话好听、事好办,与平时迥异。一打听,才明白原来是沾了检查组的光。在一些干部看来,大会上讲的、群众反映的,往往可以缓做、虚做。但是上级电话催的、当面交代的,就不敢怠慢。这种“选择性落实”,折射出权力观的缺失,尤其是宗旨意识的淡薄。

 

“眼中有利益、心中无全局”,对政策部署断章取义,于己有利则执行,无利或不利则变通,使得落实打了折扣跑了偏,这类问题不可忽视。比如,一些地方环保执法“抓小放大”,对财政贡献大的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中央要求简政放权,有的部门明放暗不放,转给下属单位。囿于“一亩三分地”,盯着眼前不顾长远,就会人为制造各种壁垒,阻断落实的链条。

 

“浮言废行,浮行废事,浮事废政,浮政废世。”改革措施不落实,危害不言而喻。客观来讲,这些“虚症”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水土不服”,比如有的制度照抄照搬、标准模糊、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也有能力不匹配的因素,如有的基层干部抱怨群众工作难做,自己却抱着“老皇历”不放,墨守成规,创新不足,措施乏力。此外,还有些地方务实氛围不浓,“下面看上面”“大眼瞪小眼”,遇事攀比磨洋工、做虚功唱空文的惯性尚未根除。养成“马上就办”的自觉,需要从个人到部门都经历一个新习惯的养成过程,增厚干实事、求实效的土壤。

 

深入剖析“虚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谁”的天平没有摆正。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干起来”了,也是不啃硬骨头、不直面问题的,根本“实不起来”。试想,如果都用私利的眼光去打量改革措施,壮士断腕的勇气从何而来?勇毅笃行的动力从何而来?如果都用松松垮垮、敷衍应付的状态来做工作,改革怎么推动,政策怎能落地?思想上偏离了为民的坐标,行动上必然会远离“三严三实”的要求,“虚症”缠身、弊病滋生也就在所难免。

 

日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针对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进一步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彰显了鼓励实干、拒斥虚浮的鲜明导向。当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理应像《今日谈》征文所说的那样,“不为面子赶工期”“莫让热线变‘冷线’”“解决好群众的小麻烦”,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涵养务实为民的土壤,群众的期望才不会落空,“虚症”也才会得到根治。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