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割除“制度后门”,释放改革红利

发布时间:2015-07-03      来源: 感谢魏小如投稿    点击:

割除“制度后门”,释放改革红利
一年过半,各项经济数据相继出台。数据显示,尽管结构调整有所改善,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但下行压力依旧不小。如何向改革要红利,简政放权是“抓手”。专家指出,今年行政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入,要啃更硬的骨头。(7月3日 人民网)
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特别是近两年,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两年来取消和下放了各种行政审批等事项800多项,应该说力度很大。
不过,虽然权力清单上减少的项目不断增加,市场却仍有声音表示简政放权遭遇“最后一公里”现象,尤其是一些地方存在“放小不放大”、“明放暗不放”等现象,使得这项改革与群众的期待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国家政策、法规到了一些地方和机关就走了样,群众已习以为常,“吃、拿、卡、要”也是司空见惯,这种现象就是“中梗阻”,是难以打通的“最后一公里”。而制造这些“病症”的机关单位、办事人员,就是坐在群众及中央政策面前的“对手”。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贪恋手里那点小小权力及其带来的好处,而贪恋的后果就是“中梗阻”,就是耗费了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市场机遇,削弱了社会的公平和效率,破坏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口。社会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着很迫切的期待。凝聚改革合力、弱化改革阻力,继续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依然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简政放权的自我革命无可回避,必须要割除“制度后门”和“灰色地带”,“多设路标,少设路障”,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才能让改革红利进一步得到释放,进一步助推中国经济升级版。
作者:魏小如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