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部分地方事权财权不匹配 放权不放钱问题突出

发布时间:2015-07-16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原来只能撒撒胡椒面,一个村子分到两三万元专项资金,仅够支付两名保洁员的工资;现在跨部门整合后的专项资金重点向农业、民生等领域倾斜——近日,国务院第九督查组在湖北发现,十堰市郧阳区主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小钱变成大钱,大山深处建了公路,农村旧民居整修一新,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山里山外连接起来。

  督查组本想好好总结、推广经验,市县的相关负责人却面露难色。有了好经验却不愿意说,咋回事?

  “就怕说多了,明年把这些钱都给‘整’没了!”当地干部说,每笔专项资金都对应着相关的渠道和部门,“整合”,尽管符合中央要求,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但还是担心有关部门不高兴,认为你没有按规定“专款专用”,以后就不给了。

  地方的同志很困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已出台政策,要求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把“零钱”化“整钱”,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但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仍未做出相应修订,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只能按原来的老办法来管理。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放权不放钱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简政放权给地方“松了绑”、专款专用对发展“留着绊”。

  不仅是专项资金整合,督查组还发现,规则问题成为深化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影响了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基层干部说,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信号这么强烈,可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还是老路子,让他们无所适从。顶层设计有了,规则不改,配套不配,细则不细,中央政策不能落地,就会让企业和群众觉得是画饼充饥。

  “你看,按照国务院政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的核准权限都下放给了地方,但规则还没变,规划审查、指标分配等关键权限仍在上级部门,还是需要层层报批。”一位地方干部说,一个项目,按规定要“四证”齐全才能开工,但有的“证”是建前建后重复审批,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有的要拖上两三年;水电站、电网等投资项目要经过几十次评审,有的还互为前置条件陷入循环困局。

  督查组也听到企业反映,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不少创业者很振奋。但是,与后置审批相关的数十部规章制度还没修订,依然要求一些企业办理行业准入时提交验资、年检等证明文件,政策红利没有释放出来。

  中央政策改了,与之相对应的规则改不改?道理很浅显,做起来却不易。这当中,既有部门藩篱、利益固化、不愿放权等顽疾,也有认识不到位、懒政怠政等原因。改革进入深水区,一系列敢于碰硬、创新求变、激发活力的大政方针都已定盘。要让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力,亟须适应经济社会运行新情况,结合简政放权,及时修改完善相关规则,使之与中央政策更契合。

  规则的修改,需要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认真研判、科学规划,从那些呼声最强烈、与百姓民生和深化改革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先改起来。比如财政资金的整合,就必须抓紧修改与之相关的规则,这样,有利于实现改革的初衷,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