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监管转型是深化简政放权的关键和重点——在第六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简政放权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上的发言摘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简政放权改革中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例如,监管转型就是一个重大问题。总的看法是:无论是前些年食品药品监管不到位,还是前些天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一再反映市场监管转型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一再反映市场监管转型严重滞后于简政放权改革的实际进程;一再反映市场监管转型的深刻性、复杂性;一再反映市场监管转型的现实性、迫切性。 一、监管转型滞后是不是深化简政放权面临着的突出矛盾? 总的判断是: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亮点。它在释放改革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在于,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市场监管转型滞后是一大掣肘。 1.监管转型尚未有实质性破题,并成为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的“短腿”。 2.市场监管转型同政府放权的进程不相适应,并成为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的制约因素。 3.监管转型滞后于市场化改革进程,并成为激活市场、激活企业的制约因素。 二、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是不是市场监管转型的关键所在? 总的看法是,新阶段的监管转型滞后,反映出传统监管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这是因为:推进监管转型既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又涉及到政府部门调整;既涉及到中央层面,又涉及到地方层面;既涉及综合协调,又涉及相关立法。 1.审批部门放权后能否成为市场监管的主体? 2.简单的大部门制是否能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 3.深化简政放权,是以“简政”为重点还是“放权”为重点? 三、由行政监管为主向法治监管为主的转变是不是监管转型的大方向? 总的看法是:以行政监管为主的市场监管模式弊多利少。未来几年,要适应市场环境的新要求,形成法治监管为主的新模式,这是监管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 1.市场监管的行政主导色彩浓厚。例如,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合为一体的特点比较突出,以行政审批取代市场监管的矛盾尚未完全突破,由此不可避免形成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2.市场监管走向法治化是个大趋势。一是要有效区分事前的审批和事后监管需要依法界定行政权力;二是有效的市场监管需要建立科学的技术安全标准,科学的技术标准不可能建立在行政主导的基础上,只能以法治为依据;三是市场监管的公开化、透明化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依法设定合理的监管程序。 3.尽快形成法治化的市场监管框架。 这里,简要提4点建议。 1.由于监管转型涉及面广、触及部门及行业利益的深刻调整。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总体改革方案。 2.市场监管转型重在立法、执法。建议出台“十三五市场监管立法计划”,以适应我国监管转型的实践需求。 3.认真研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监管方面的成熟经验。比如在药品监管上,发达国家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应当承认,我们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监管方面的研究很不够。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认真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4.监管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要起好步。要以总结这次股票市场的教训为契机,把监管的路子选对、选好,这对于中长期的监管转型至关重要。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为在第六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简政放权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上的发言摘编, 2015年7月19日,北京。) 全文敬请关注本网后续报道
|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