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早知道:省以下地方党委、政府机构设置方案(仅供参考,不确实)

发布时间:2015-08-17      来源: 自百度贴吧    点击:


主要原则是:模块化、专业化、大部制;简政放权;党政统筹。具体机构设置如下:

 

1、组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组织部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下的公务员管理局合并,并划入人才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职能,统一管理财政供养的人力资源,相当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领导由党委常委、政府副职兼任。

 

2、宣传部不变。负责意识形态工作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负责党刊、党报、电视台、网站工作。宣传部长不再由常委兼任,改由副书记分管。

 

3、统战部不变。部长不再由常委兼任,改由副书记分管。

 

4、加强纪委监督。纪委与监察局、审计局、检察院的反贪局重组,统一行使对地方党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督权。纪委实行派驻制,人财物与地方党委、政府脱钩。纪委书记为地方党委当然常委。

 

5、地方取消政法委。法检两长由地方人大差额选举产生,加强专业化,两院对人大负责,资金由上级拨款,保障地方检察院、法院的独立检察权和审判权。公安局长继续由政府副职兼任。司法局不变。

 

6、地方可取消农工委。三农工作由政府负责。如不取消农工委,则农工委书记由政府副职兼任。

 

7、调整用人机制。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异地任职,政府一把手由当地产生。地方党委、政府、法院、检察院一把手均由上级党委差额提名,由地方差额选举产生。

 

8、保留财政局。

 

9、改造发改委,将产业和产能管理职能划归其他对应行业管理部门,并入统计局、党委研究室(限于经济社会研究部分,党建研究职能可由党委办公室承担)、政府研究室和中小企业局,加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突出经济社会全局性的战略、规划、政策和改革的研究、制定、执行、落实职能,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扶植,保留宏观调控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关键项目审批职能。

 

10、组建大部制的文化与传媒管理局。由文化、文物、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网络(内容)、档案管理部门合并组建,负责文化传媒行业发展和监管,负责文物保护工作。

 

11、保留教育局,合并体育局职能,加强课外教育、社会培训、社会体育的管理职能。

 

12、组建卫计委。

 

13、组建社会保障管理局。负责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等保险资金管理运行,业务专业化。

 

14、加强民政局。加强非企业的社会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登记、管理。增加和谐家庭建设、老年、妇女、残疾人、儿童的权益保护的执法主体职能,承担社会监护人职能(妇联和共青团不具有行政执法职能,迫切需要明确行政执法主体)。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和扶贫职能。

 

15、组建大部制的三农工作局,涵盖农林畜牧水产以及农田水利和农民、农村工作。

 

16、组建大部制工业、信息化与科技局,加挂信息化促进办公室牌子,统筹二产行业管理和科技(地方科技工作主要是应用、转化为主,和经济工作结合紧密)、高新产业、信息化工作。

 

17、组建商务与服务业促进局,加挂招商合作局、旅游局牌子。突出三产行业包括物流业管理,负责招商引资以及外贸经济

 

18、组建大部制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合并工商、质检、物价部门,负责监管企业资格和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统一、有序的市场。加强反垄断职能。

 

19、组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城乡空间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规划监管、建筑行业监管,并入交通局职能(如涉及铁路、港口、航空,则可单设交通局)。

 

20、组建大部制的住房与市政管理局。统筹负责城市公共资产管理,包括市容市貌管理;园林、绿化、亮化、保洁管理;城市部件管理;水、暖、气、公交等市政公用事业管理;负责保障房管理,房地产行业管理。

 

21、保留国土局,加强对矿产、水域、未利用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管理职能。

 

22、保留环保局,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职能。

 

23、保留安监局。

 

24、保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5、保留编办。

 

26、设立新闻与信息公开办公室,负责政府新闻和信息公开工作,负责政府公报、网站、新闻发布等工作。

 

27、设立效能与廉洁建设办公室。并入法制办、督导局职能,作为同级党委和政府的监督机构,负责党委和政府廉洁、效能建设以及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负责电子政务工作。和组织人事部门一起负责绩效考核工作。

 

28、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单独设立科技局、旅游局、招商局、交通局、外事办公室。

 

29、改革贸促会、供销社,取消其事业单位属性和行政职能,进行企业化、社会化改造。

 

30、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以管资产为纽带,组建少数几个控股公司,代替并取消国资委(主要是因为地方国有企业数量较少,多一个国资委没有实际意义)。

 

31、剥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残联、记者协会等有关政治和社会团体的行政职能,使其成为党委统一领导的群团性团体自治组织。

本文来自百度贴吧,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