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简政放权才是改革良方

发布时间:2015-10-12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新一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举措,打造公平规范便利的营商环境。
简政放权不是权力“转移”,因此在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谨防权力寻租,防止一些政府部门把权力下放给关联企业或者下属单位,导致“换汤不换药”;同时要监督地方政府,合理利用下放的审批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地方的作用,切实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削权是一场自我革命,各级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
      简政放权也包括向市场、向社会放权。李克强总理在动员会上强调,“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这就要求政府在“割肉”的同时,还要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注重培养有能力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调动社会的力量,将政府下放的权力有效的使用起来。
      改革是智慧和勇气的体现。对于各地各部门来说,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改革既要拿出路线图和时间表,也要公开透明,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简政放权,要放多少才合适,没有一个客观的、具体的标准,以下放权力的数量来评价简政“含金量”也未必准确,或许那些“压箱底”的才是真正“好货”,但有一个主观的、终极的标准,那就是群众的满意度。说到底,简政放权就是一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再分配过程,简了多少政,放了多少权,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放得够不够,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群众满意度应成为各级政府简政放权的依归。
  应该说,对简政放权过程出现的“中梗阻”,群众是不满意的。顶层简政放权决心很大,力度不小,部分地区和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挑肥拣瘦”,有利就执行,无利不落实,以致出现“上焦、中温、下凉”的怪现象,让简政放权效果大打折扣。对“放小权、抓大权”,群众是不满意的。放的是“边角料”,抓的是“紧俏货”,看上去下放了不少,实际作用却不大,也难以让群众点赞。对简政放权没有一放到底,被“红顶中介”截留接盘,群众是不满意的。具有官方色彩或背景的中介机构“二政府”审批,未必比原来的行政机关审批更公平。对某些行政人员在简政放权之后当甩手掌柜,不作为,群众是不满意的。
 
 
 
作者 飞飞鱼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