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 理论网】马怀德: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在哪

发布时间:2015-11-23      来源: 理论网    点击:

 

  “十三五”时期是完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的收官时期。在减什么政、放什么权、管什么事上,应当确立“减经济规制之政,放过度集中之权,管健康安全之事”的理念。应加快制定行政程序法、行政组织法、编制法、行政问责法、政府绩效评价法等法律。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年来,各级行政机关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涉及政府部门核心利益,新旧矛盾叠加,面临较大阻力,法治建设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上的不平衡。

  司法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发展不平衡。法治政府的建设与司法改革相比,难题多、阻力大。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等方面,国务院虽然强力推动,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政策和法律发展不平衡。近一年来中央出台了很多非常好的政策,深改组密集出台各类改革举措,但法律的立改废释尚未做到同步;十八届四中全会所列出的立法任务中,已完成的数量有限。

  理念和实践不平衡。四中全会以来,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理念,有些已经形成了制度,但实践效果并不明显。如简政放权,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砍掉了近一千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百姓办事应该更方便、程序更简洁了,但企业、市场主体感受却并不十分明显。

  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期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可以说,这也是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的重点任务。

  为完成上述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应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科学化。简政放权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而要实现职能转变必须整合调整政府机构,凡是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机构应当尽可能整合,如在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改革中,最理想的改革是实现这三个机构的整合。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仍然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同时,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还必须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此,在减什么政、放什么权、管什么事上,应当确立“减经济规制之政,放过度集中之权,管健康安全之事”的理念。

  行政权责和组织程序法定化。权责法定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健全行政组织和程序法律制度也是四中全会的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为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应继续推动行政权责和组织程序的法定化,即加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和行政组织法、编制法等,使政府的权力、责任以及程序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监督问责常态化。现在很多领域出现的问题,实际上与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法治化水平低、未形成常态化监督问责有关。如今年发生的天津危化仓库爆炸、东方之星客轮倾覆事件,如果有一套常态的问责监督体系,在日常监管、政策执行、法律实施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那么很多违法行为就能得到及时纠正,很多事故灾难和腐败案件就可以避免。为此,今后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加快制定行政问责法。

  法律实施和执法激励制度化。法律的实施靠执法和司法,如果没有对公务人员执法的有效激励,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实施好。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都提出了要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到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但由于缺乏相应法律,尚未形成有效的执法激励制度。“十三五”期间,应尽快出台政府绩效评价法等法律,用制度化的方式保证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履行好法律职责。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