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纪检监察干部话初心担使命 | 始终保有“归零”的勇气

发布时间:2019-07-22      来源: 中央纪委监察部    点击:

2017年,我受到中央纪委嘉奖。感谢组织之余,我深感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唯有始终保有“归零”的勇气,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方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近日,又有人跟我半开玩笑地说:“老高,你工作到现在,履历一句话就能概括:从1990年至今从事纪检监察审理工作。怎么也不跟组织提提交流一下?”我像以往一样一笑置之。正如他们所说,1990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刚成立的市监察局工作。由于学的是法律专业,我被安排从事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

回忆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就是服从组织安排。我的老家沂源县属于沂蒙山区,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孕育出许多英雄人物。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就是焦裕禄的出生成长地——博山区北崮山村。很小的时候,这些先进模范人物就在我心中埋下种子:党让干啥就干啥,干就干好。这个想法一直伴随和影响着我。

刚从事审理工作时,一位领导对我说:“审理工作有三个大——权力大、责任大、压力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一次,某环保案件涉及很多问责人员,其中许多曾打过交道。有人通过老乡、亲朋等渠道找我通融、说情。说实话,常年从事审理工作,对违纪案件的定性量纪,我的话是有一定“分量”的。可是我明白,这种“分量”来自于组织的信任、来自于对“秉公”二字的坚守,我不能拿原则送人情。最终,我顶住了压力,没有开“口子”。

这些年,因秉公办事得罪的人不少,甚至有的对我进行人身威胁,但我从来没有怕过。给我底气、支撑我走过来的,还是最初的想法:组织让我做这项工作,我就得担事儿,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放松要求。

可我也有害怕的时候。从年轻时,我就反复做一个“噩梦”。当第二天有案件要提交常委会会议时,我头天夜里常会梦到审理报告出错了,每次都惊出一身冷汗。党纪政务处分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容不得半点儿闪失,只有以100%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才能保证案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后不久,市纪委监委查处了两名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这两起案件相互关联,涉及罪名多、定性难、数额大,给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改革伊始,面对如此复杂的案情,没有先例可以遵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

我暗想,现在多少双眼睛都盯着我们。这块“硬骨头”再难也得啃下来!我带领审理室的同志提前介入案件,严格按照“以审判为中心”的标准对证据材料进行审核。最后,审查调查部门按照我们提出的建议,进一步补充完善了证据材料,案件质量得到保证。

经过这件事,我越来越理解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它是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这个关口把不严,则会出现大问题。那时,人们不会说审理室审错了案,只会说纪委监委办错了案,最终损害的是党的威信和群众的信心。组织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就要担起责任,维护好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这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承担的使命,也是我始终坚守审理岗位的原因。(高长生(山东省淄博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责任编辑:刘海鹏)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