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专家调查: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急需高度重视

发布时间:2020-04-26      来源: 今日头条    点击:

粮小咖 2020-03-25 06:55:00

近日,国科农研院的专家张鑫深入农村一线走访东北地区备春耕情况,实地跟很多上了5张6张年龄的农民朋友坐炕闲聊,发现近年来因为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农民朋友对种粮的积极性有所懈怠,有可能对我国粮食产能发生较大影响,现总结如下。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急需高度重视

政策稳定周期时间短,市场价格波动率加大。2003年以后,我国农业政策享受到了一轮超长的农业政策稳定周期,各类农业补贴政策纷纷出台,各项农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力度,促使我国粮食产能进入面积扩张和单产提高的双增长周期。

但是2015年后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三高”现象,导致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陆续出台,致使各项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纷纷退出。市场供需成为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促使东北地区商品玉米曾出现过1元三斤的终端销售价格,直接导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遭受严重打击。

据统计,2016-2019年仅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就下降近5000余万亩。

市场面前,种粮农民永远都是弱势的。我们不能把市场价格波动承担主体让种地农民来承担,这里急需国家出台更多政策更多办法来对冲主粮价格的大幅波动,避免让农民陷入种粮食,不赚钱的困境。

有一位上了6张的老农民说:我给国家种了一辈子粮食了,临了临了了国家怎么就不收了呢?

有的观点可能会说,农民不以种地谋生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效的将土地流转给大户或者企业,实现规模种植提高竞争力。

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底层逻辑,就是东北农民有两个命根子。一个是宅基地,一个是土地。种粮即使不赚钱,他们轻易也不会流转,更不会抛荒,只是会逐渐不把它当成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收入,也就是会越来越把种粮当成副业,减少投入,淡化农事,种地靠天,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年轻一代迫切想离开乡村,谁来种地已是个大问题。交流中,很多老人表示子孙一代都不乐意种地,主要就是又苦又累,更关键的是不赚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急着离开土地,离开乡村,即使出去打工也比种地强的草已经种进了每个农二代、农三代的心里。也许只有这批5张6张的这代人老去,我国的土地规模化种植方能成真。

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人。如果种地已经不能养家糊口,怎么又能留住人呢?

二、极端气候变化加大,导致东北地区种地时间严重推迟

老话说“春分地皮干”,但是本年度气温回升速度过慢,导致东北一些地区地里存水量较大。目前很多东北农田的特征就是“下面是硬底,上面化的溪得溜”,下地除非是四驱的拖拉机,其它农机具根本进不去地。

而且很多农田的秸秆还没整理,按照目前气温和历年整地时间来推算,笔者认为东北地区尤其黑龙江地区整地时间要延后10天到半个月左右。直接会导致主要粮食作物播期的延后,对粮食产量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还有一些地区的秸秆还没做到离田,田间的沟渠里都被秸秆堵塞,一旦雨量过大就容易引起内涝。秸秆更大的一个问题是容易滋生病虫害,对主粮的产量和苗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持续种粮不赚钱,种地+打工才能保证生活

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出台后,对东北地区种粮农民的收益影响最大。据交流,很多农民反映,种粮不赚钱已经持续了3-4年了,所以现在必须种粮+打工才能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开资。

目前东北地区一些农民出去大城市打零工,一般一天的收入在100-150元左右(工种不同,价格标准不同)。

直接导致很多农民对种粮的兴趣越来越不大,尤其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种粮农民对土地管理反而越来越粗放,即春天一播,秋天一收,中间农事环节几乎全省略,对种粮赚钱养家越来越没有盼头,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以上这些交流都是种了一辈子粮的老农户们跟笔者的交流,这种观念的转变都是市场价格逼迫的,因为种粮不赚钱,心思也都不在种地上了,对于高产、对于轮作、对于政策、对于农艺技术几乎都不感兴趣,他们已经把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都寄托于外出打工,务农反而成为了副业。

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正常形势只要“稳粮”即可。但是本年度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农民收入是硬指标,应对疫情和全球经济危机,粮食库存量是定心丸,提高种粮补贴和收购价格势在必行,而且已经刻不容缓。

四、国家政策释放呵护信号,种粮补贴有可能逐步提高

2020年3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夏粮主产省田管和东北春耕推进落实视频会议》,主要强调抓紧抓实抓细春管春耕和全力夺取夏粮丰收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

明确要求各地对抓紧抓好今年粮食生产的认识一致、态度坚决、措施扎实,但同时春管春耕也面临种粮效益低、小麦条锈病和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农资进村入店仍有堵点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会议内容上来看,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种粮效益低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我们也相信在目前全球经济震荡和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扶农惠农力度、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粮食生产提供更多支撑。

调查发现,目前关于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出现了一些危险的苗头,即种粮不赚钱导致农民种粮失去积极性;东北春播偏晚和秸秆离田不利有可能诱发病虫害高发,影响产量等等。为了有效保证粮食产能稳定,我国有必要提高农民种粮补贴,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在全面全局全球不确定性中,整理出部分关键核心确定性,即以粮食产能稳定为关键核心确定性,以应对全面全局全球不确定性的突发。(国科农研院 张鑫)

 
1,231 条评论
 
评论
  • 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立国之本!

     
  • 种田不如要饭

     
  • 农民种地永远都看不到希望,年轻时种地,养活了制种公司,化肥厂,薄膜厂,农药厂,农业机械厂,水力管理部门,等等,唯独却养活不了自己,只能是一边打工赚钱生活,一边种地活命,到了六十多岁,每月不到120元养老金,不知道能够干什么,农村后继无人啦。

     
  • 过年期间因封村,有时间了去除几年没种过东西的地 、草晒干了拿来烧被罚2000大洋[捂脸][捂脸] 好多人被罚 家家户户种树

     
  • 不是农民积极性下降,而是种地干活吃力不讨好的事谁干?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