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爱怀旧的朋友一样,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这条狭长的山谷——这里,曾经是沁源三线军工企业国营卫华仪器厂的驻地,当年隐藏在太岳山深处的卫华厂,如今已幻化了时光的模样……
“同在蓝天下,携手为人道!”
傍晚,将台林场,一百七十一名蓝天队员嘹亮的口号划破二郎神沟的宁静,这一群来自山西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架起了指挥部与训练场,将用一场铁与火的大培训致敬那整一代人的芳华。
为办好这次培训,山西蓝天救援协调中心在今年六月就启动了培训筹备工作,这也是中心组建以来的首次全省大培训。通过对孝义、朔州、沁源三地集训环境、服务条件的考察,主动对接属地政府部门,积极争取利于培训的各方面资源。培训策划组强化问题导向,在对照国家应急管理部《社会组织应急救援技能竞赛规程》基础上周密策划训练科目,组织开展了山西蓝天体系优秀专家人才推荐选拔,为大培训储备了近三十名的管理和技术教官。同时,本次培训还首次启用了“蓝天志愿者”企微智能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学员报备、教官和志愿者招募、培训相关费用的收缴、结算和信息发布全程线上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组织效率,为今后举办同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仲秋的沁河之源水灵山秀,光艳照人,时时处处令人感到赏心悦目。乡道两侧的树叶呈现出金黄、火红等色彩,环绕在老卫华厂或立或伏的残垣断壁里,青砖红瓦落叶五彩斑斓,仿佛进入了梦幻世界。从此路过的队员们顾不上欣赏沁河源之美景,匆匆换上队服护具整队待发!
22日清晨,全体队员集合,在队列教官王强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华夏户外营地俱乐部,在这里举行2018山西蓝天救援专项救援技能大培训开营仪式。
沁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亚民宣布大培训活动启动
9:30 破拆、绳索救援训练科目开始
10:00 现场指挥、安全官、督察进入训练现场巡视
11:00 各训练科目按规范要求进行
14:00 S1S2S3组合并训练,前往崖壁救援高空转运场地
“当大规模的建筑物倒塌(如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需要定位、解救和初步稳定受困在狭小空间或者被埋在瓦力下的人员。这通常需要与其他方面协调,并且以标准化程序进行,我们搜救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搜救最多的受困人员,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大培训主教官王兆领(阿修罗)说。
在“建筑物坍塌支撑”现场,来自孝义蓝天救援队的教官陈帅(帅子)指导救援队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随后迅速展开搜救,通过工具敲击地面的方式排查有无被困人员。通过搜寻,救援人员发现一名“伤员”在水泥管沟狭小空间被困,管沟外围还有多层预制板阻挡。于是立即通过气动起重气垫配合井字叠木开展顶撑作业,打开救援安全通道,并使用电镐和手动工具配合将阻挡被困人员的钢筋混凝土隔板破拆,并对救出的伤员进行初步救治,使用卷式担架将“伤员”固定后拉出被困区域。
“一绳飞架南北,空降吾蓝天人”
在绳索高空转运训练场地,来自沁水的蓝天队员窦虎亲身体验了一把“空中飞人”的感觉,在教官张海斌的协助下,他和队友一起完成了模拟绳索横渡救援系统的组建。“横渡系统主要用于孤岛、悬崖、水域环境下救助受困人员,这里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严格安装顺序操作,随时检查主锁锁门处于锁闭状态,横渡过程中牛尾要始终挂入分力板制作保护……”
“我是壮壮辣妈,来自临汾,小女子诚请各位教官多多关照……”这是来自临汾的女队员张丽同教官的自我介绍。然而,作为坍塌支撑和破拆现场惟一的女队员,她与男队员一起冲向坍塌的建筑物,在挥镐弄钳的破拆作业中丝毫不逊于同队的男队员。面对火星四溅的切割作业也是毫无惧色,迅速启动无齿锯提示队友喷水降温,动作利落干脆,围观人群里响起阵阵掌声。“盘起大辫子,戴上头盔举起电镐你就是女汉子”成了教官们眼中对她的白描。
同样来自临汾的女队员秦媛在本次大培训中负责指挥部秘书组工作,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她用一手漂亮的板书把前方演练救援的各类信息书写成美丽的音符,组织架构、重要通报、任务进展、装备物资等信息写满两张白板,严谨工整的简报引来诸人围观,秘书组各位助理都看呆了,白板上的字迹直到大培训结束大伙儿仍然舍不得擦掉。
“这是样板,要拍个照,以后的现场简报就照这个样子来做”大培训秘书组长、山西蓝天救援协调中心主任王新彦说。
在这次大培训中,像张丽和秦媛这样的女队员还很多,在培训现场外联、秘书、医疗、后勤等岗位上默默奉献。筹备组王新芳提前两天抵达沁源,协同后勤组策划手绘了现场定置图,训练区、装备区、生活区设置井井有条;秘书组关佳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队友投身学习训练的精彩瞬间,一条“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美篇作品传遍了三晋大地;高空教官王惠湘用女性的理性审慎做好每一步安全措施检查,一句“安全第一!”的嘱咐把平安带给每一位绳索参训队员……
仲秋的沁源,天气已经逼人穿上了秋裤。
长治和沁源蓝天救援队作为本次大培训的东道主,欧阳卫和郭威峰两位队长牵头负责训练演练前期各项筹备工作,组织队员和志愿者们对场地进行开挖平整,搭建指挥部、器材库,提前对场地内路、水、电、医疗及通讯设施进行改造完善,完成了现场模拟灾害现场和砼结构设施的设置。由于这次培训规模大、参训人员多,他们还积极沟通当地消防、应急部门,协调多套顶撑破拆装备到现场,满足了多班组协同作业场景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