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白岩松:我坚守新闻准则就变成警察对立面了吗

发布时间:2015-06-19      来源: 法治传媒    点击:

导读: “中国最让我担心的问题就是人群的撕裂。每个人都急于站队,现在是不是又要出现媒体、公众和警察之间的撕裂?之前我也在和同事说,支持我的很多用词我都很担心。因为是以对立的方式在去支持。”

时隔一周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首次对6月9日“肃宁枪击案”的报道风波做出回应。

在6月9日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在提及河北肃宁特大枪击案中殉职的警察时,用了“死亡”二字,并在节目中反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由此引起轩然大波。节目播出不久,一些警界人员即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指责批评白岩松,要求其道歉。更有警界人士,公开发贴要与昔日偶像决裂。

6月17日中午,白岩松出席了中国传媒大学梧桐书屋“思想午餐”的交流活动,在回答一名新闻系学生的提问时,首度就这一舆论风波进行了回应。据微信公众号“中传新闻”的稿件,白岩松在回答时称,“在制作新闻的时候,枪击案刚发生几小时,直播在当天,我上节目都是采用非常中性的说法。”他还提及了“新闻的准则”,并表示,做新闻不是做《感动中国》,“我坚守新闻准则就变成警察对立面?”

现场采访的央视记者与节目中的字幕均称警察为“殉职”。

在回应中,白岩松特别强调,“(当时)没说他是不是精神病人,也没说他到底是自杀还是被击毙的等等,都是未知的。当所有事实未清楚的时候,必须首先采用中立的词汇,这是新闻的准则。尊敬和尊重都是一定会到来的事情,为什么要着急在新闻出发的这一瞬间呢?”

白岩松还认为,出现这样的一个风波,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去思考的问题。“现在中国最让我担心的问题就是人群的撕裂。每个人都急于站队,地域的歧视是长久以来就存在的,大家看一下内地和香港之间的问题,再看一下患者和医生之间的问题,现在是不是又要出现媒体、公众和警察之间的撕裂?我也注意到,在这件事情之后,围绕这件事情,支持我的和不支持的战争,用词我都很担心,之前我也在和同事说,支持我的很多用词我都很担心。因为以对立的方式在去支持。”

而就在白岩松发言回应的前几天,一篇题为“身为警察,我要为白岩松说句话”的文章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且获得不少支持认同,全文如下:

当我坐下来准备写这篇文章时,已做好被警队战友定为叛徒的准备,更做好被网络舆论袭扰的准备,因为在当下的中国,谁敢逆舆论大势而为,多半会落得轻则伤筋动骨、重则身败名裂的后果。

在所有的警察都在同仇敌忾对白岩松进行谴责时,我选择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他说话,是因为我坚信义愤再对,也要以公理为本。因为我知道我的脚下就是我的祖国,我选择什么,祖国就是什么样子!

对白岩松失言事件,我没有看到原版的《新闻1+1》,但是我读到了诸多警察的谴责文章,从最初的事件发酵看,白岩松的失言主要有两点,一点是没有用“牺牲”来称呼当事民警,而是用“死亡”和“离世”;二是他没有用“犯罪嫌疑人”称呼施暴者,而是用“五十多岁的老汉”。当这两点被警界公开质疑后,全国警察在此事件中体现出万众一心的状态。

为什么警队会在此事件上高度一致,而且社会各界也不同以往地集体站在警队的一边?个人看来,不是当事民警牺牲的感人,而是警嫂那一跃点燃了所有人心底的善良和光明。嫂子的选择诠释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真谛,让我们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当今,全身心经受一次“止于至善”的洗礼。

也正是因此,当白岩松一如以往冷静评论时,他忽略掉一个事实:嫂子的那一跃,已经把包括警察群体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情感凝聚到澎湃的状态。这情感容不得任何的质疑和轻视。

说句公道话,质疑他的两点问题,从媒体角度看,真无可厚非。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由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政法机关审查确认,由同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复核,实施监督。

这明文规定,说明牺牲还需要认定,所以白岩松不是冷血,而是用词准确,其实如果他用“殉职”可能更恰当,而且更能让人接受;

另外,“犯罪嫌疑人”是法律术语,却不见得是新闻术语,而“五十多岁的老汉”本就是事实。如果他在此语前加上“施暴者”三个字,可能会更让人接受。

在这种突发新闻的评论中,白岩松用词不准确也属正常,但他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意识到,当他以官方立场出现时,面对的是已凝聚一体的“哀兵”群体,他们最需要的是安抚,而不是质疑。于是,继老毕失言后,白岩松成为央视第二个因失言而被舆论大棒打蒙的著名主持人。

仔细回味历年来的涉警舆情,以往的案例多以负面出现,即便不是警队自身的问题,也会牵扯到相关领导机关,所以绝大多时警队只好沉默是金。

但警队虽然沉默,但是民警内心的怨气却没有得到宣泄,这也是近些年警察职业荣誉感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终于,这次警队站在了“正面”舆论阵地上,受够媒体质疑的气,终于有一次机会、一个名正言顺的宣泄口。

于是,白岩松就是一个靶子。也许经历过这次事件,他会更加成熟,从更深层次懂得说话和做人一样,需要包容和爱人。

警队和媒体,这两个群体本该合作共赢,但在社会大背景下,各地警方对媒体都没有好印象,同样媒体也容易把警队归类为野蛮粗暴——两个群体一度有“针尖对麦芒”之势。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这也许属于“改革阵痛”的一种。但从此次事件中,警队除了宣泄怨气外,更应该思考,以往被质疑而只能选择沉默时,我们是什么心态?而有了角色转换的机会,我们怎么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最后还是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你的脚下就是你的祖国,你选择什么,祖国就是什么样子!

作者:沈剑 来源: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