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雷洋事件:我们需要的是居善互利的规则

发布时间:2016-05-15      来源: 雾满拦江    点击:

雷洋事件:我们需要的是居善互利的规则

文:雾满拦江

 

01

 

朋友圈里刷屏,刷屏,再刷屏,满满的都是一个年轻人的死亡。

 

雷洋,他才29岁。

 

事态推进过程中,我脑子里,总是不由自主的,回荡起以前听到一个相声段子。

 

02

 

这个相声段子说,在好久以前的动乱时代,人心暴戾,到处抓牺牲品。

 

终于抓到了一个,大家批斗。批斗过后还不解气,有人建议:这家伙如此之坏,应该给他留下个记号,让大家远远的一看,就知道他是坏人。

 

留个什么记号呢?

 

有了,就在他脑门上,用刀刻两个字:坏蛋!

 

脑门上刻字,那肯定会疼的啊。可坏有坏报,他既然连坏人都敢当,脑门上刻个标记,又有什么不妥?

 

于是这个坏人,脸上就刻下了两个大字:坏蛋。

 

从此,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被人一眼认出:这是坏蛋,打坏蛋啊……

 

坏人就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没什么不对吧?

 

好象真没什么不对,可万万没想到,没过多久,上面风向变了,落实平反政策,给这位坏人恢复名誉。

 

人家压根就不是坏人,你看这事整的……

 

明明不是坏人,却在人家脸上刻下坏蛋俩字,这个是必须要纠正的。

 

如何纠正呢?智慧的群众开会讨论,有人想了个好办法:虽然这是起冤案,可坏蛋俩字已经刻在脸上,抠不下来了,要想替他平反,别被大家误会他是坏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他脸上,再多刻俩字……

 

于是这位老兄,脸上又加刻了两个字:不是。

 

现在他脸上的字,是四个:不是坏蛋。

 

……这样就好办了,以后他再出门,大家远远的一看,不是坏蛋。不是坏蛋就不会有误会,不会人人喊打了。

 

问题解决了,大家长松一口气。

 

可万万没想到,没多久政策又变了,根据新的政策,这位脸上刻字的老兄,仍然是个坏蛋……

 

这下子大家炸锅了,继续开会。这个情况怎么可以?他明明是坏人吗,可是脸上刻着不是坏蛋四个字,这会让他蒙混过关的呀,走在街上,群众就不会人人喊打,就起不到正气上升、邪气下降的作用吗。

 

经讨论,在这位老兄脸上的四个字中的第一个,再加刻一个走丝旁。

 

于是老兄脸上的刻字变成了:……还是坏蛋!

 

这个相声段子,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

 

时代变了,大家要往前看。

 

——但是,那种苛酷的规则,让人心中的恶倾泄而出的恨意,并没有彻底消除。

 

03

 

雷洋之死,结果尚不明晰。

 

所有人都在等待。

 

——哪怕等来的结果再公正,也无法挽回铸成的悲剧!

 

他是那样的年轻,完美的家庭,美好的未来,所有那值得骄傲的一切,于今只余遗孤嗷泣,斑白于道。无论事件是怎样发生的,这个结果无法改变。

 

人们追问真相,只是一个基本的生存安全考量。但,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悲剧的根由。

 

必须要弄清楚,我们所需要的社会规则,应该是居善互利,让每个人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让每个人,愿以最大的善意对待别人,并能够如期的获得回报。

 

而不是现在这样,尸骨未寒,却仍然遭受到不名誉的指责。

 

事情不应该这样,每个人都不希望这样。这种状态,无足以赋予我们信心,不能够让我们获得充足的安全感。更不可能,让我们每个人,于反思中激发出更多的良善欲念。

 

04

 

在我们国家,嫖娼行为是严厉禁止的。

 

有人士发出不同的呼吁,但这不是关键。

 

关键是,法律之外,还有名誉二字。当一个人,被牵扯进不名誉事件时,他的隐私能否得到保护?公众层次面,接收到的讯号,是善的欲念被触动,还是恶的欲行被激发?

 

群体的智慧,就体现在其内部的规则之上。

 

有种规则,能够激发每个人心里的善念。而另一种规则,却能够激发人心中的恶欲。

 

——也就是说,法律禁止嫖娼也好,鼓励二奶制也罢,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的规则是什么?

 

05

 

我们做个美好的假设,假设雷洋没有死。

 

这是人人都期望的假设。

 

假设他没有死,那么,当他在那天夜里走出家门,出现在那家该死的按摩店附近,并被几名男子拦下时。这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有人追究,不会有人质疑。

 

接下来呢?

 

家人会在午夜赶至派出所,递交罚款把人领出来,又或是送几件换洗衣服,让他安心的在里边呆几天——而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美好家庭的幻像破灭,意味着无日不休的激烈纷争,意味着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将在父母的争执与冲突中渡过。

 

当然,有些当事人很聪明,他们不会让家人知道这些,而是另找朋友帮忙。从此这位老兄就背上了沉重的心债,他成为一个说谎者,每天在谎言中渡过,——不间断的谎言,与自我正直的认知产生激烈冲突,这会让他的性格变得怪戾暴躁,甚至会形成暴力型人格。

 

纵然是雷洋没有死于事件之中,他的心,也不再完整了。

 

他的人格破碎,心灵迷乱,患得患失,暴躁易怒——而这种,所有这些会对生命造成戕害的因素,都会折射到他周边,折射到他的工作中,折射到他的家庭中——有些人家居平安,却总是无事生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深层的根子,就埋在当事人那绝不愿意提起的记忆中。

 

或许有人会问: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想说,对明文禁止的嫖娼之行,放任自流,不抓不管吗?

 

当然不是,法律在此,诸神回避——该抓还得抓,该管还得管。

 

但,应该怎么抓,怎么管,这才是我们要说的规则。

 

06

 

东西方文化,差别很大。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羞辱文化。

 

早期的欧洲人,对触犯了禁制的当事人惩罚,尽其羞辱之能事,丝毫也不逊于东方人。比如说,游街示众,对女性进行身体凌辱等等,这些都是早期欧洲人最喜欢干的。那时代的欧洲不是一般的贫穷愚昧,许多人生之无味,唯有在羞辱别人时,才会获得一点点阴暗的快意。

 

但随着经济发展,质素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羞辱文化不是好东西。

 

人做了错事或坏事,固然是应该付出代价。但羞辱,并无助于让一个人警醒向善。

 

羞辱,是释放公众心里的恶欲,以此摧毁当事人。

 

被羞辱、被摧毁的当事人,已经名声扫地,丧失了向善的能力,多半是破罐子破摔。

 

此犹罢了,在这个羞辱过程中,人心中被释放出来的恶,却形成一个突破口。一个或一群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隐私、对其人格进行羞辱的人,本身已经构成了最可怕的恶。以暴易暴不可取,以恶制恶,最终人们得到的,是更多的、更大的、让人更加绝望的恶。

 

所以,法律的意义,不在于羞辱。

 

在于激发人心向善,它必须细心的保护每一个当事人。做不到这一点,法律沦为羞辱,其教化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07

 

我们在前面讲的那个相声段子,那个脸上刻字的故事,就是羞辱文化的悲哀产物。

 

相声所描述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不宽容,是人人心里充满了恶欲。所谓的坏人,不过是人心仇恨的渲泄而已。当事人脸上的刻字一改再改,所隐寓的,只是在一片恶的氛围之中,逃无可逃的现状。

 

那个时代,字刻在脸上。

 

而现在,字却刻在人心中。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能确定,雷洋到底遭遇到了什么。但我们知道,当他遭遇那几名男子时,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08

 

法律如炉,触之必炙。

 

既然嫖娼不被允许,那么对当事人的约束,就是个必然。

 

但,这个过程,一定要呈现在阳光之下,万不可带有丝毫的,羞辱性质——哪怕有一毫羞辱的意思在内,就失去了立法者的初衷。

 

做为警员,不是不可以查问。做为当事人,也有义务回答。但这个过程,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下——法律的行使,是保护人,而万不可给守法的公民,带来心理的恐惧。

 

比法律面积更广泛的,是群体的心理认知。

 

——我们每个人,心里必须要清楚,你我身边的人,无论距离远近,都和我们同样的脆弱,同样的无助。我们的经济刚刚发展30年,从农耕时代走来,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任何一点的质疑,都可能会让我们的脆弱的周边生态,崩溃于瞬间。

 

我们需要保护。

 

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保护我们的名誉不受到毫无理由的指责,保护我们的隐私,不受到肆意的凌侵。

 

如果,这一切真的成为现实,那么雷洋就不会于暗夜中惊恐逃窜,就不会发出那凄厉的呼救声:帮帮忙……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有钱并不意味着文明。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改善。

 

需要我们尽一切努力,消弥我们周边环境中的恨与怨。

 

09

 

陈丹青曾说,他到美国,看到的是一张张未受欺负过脸。

 

其实,美国人很蠢萌,他们的个体智商,丝毫也不比中国人更高。而且美国社会发生的烂事,丝毫也不比我们更少。

 

但是他们已经拒绝了羞辱文化,这一点值得我们接轨。

 

我们也必须要告诉每一个人——那些惊恐的成年人,比成年人更惊恐的孩子们,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

 

这个社会上的警务力量,是保护你的。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也应该是相互保护的。我们彼此之间,尊重人性的欲望,知道没有谁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不相互刺探对方的隐私,更不允许别人这样做。我们冀求的是这样一种规则,不可以无端质疑一个人的德品,哪怕他出现在按摩店附近。不可以伤害刚出生的孩子,万勿把他父亲打上嫖客的烙印。

 

好的社会规则,它一定是这样子的,首先是自我尊重,拒绝成为一个以谎言面对这个世界的人,任何时候光明磊落,坦然静泊。我们还需要知道人心欲望的暗色,知道人性之脆弱,任何时候不敢以正义而自居。我们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因而会对他人持平和之心。

 

其次,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对他人隐私的关注,是人性之恶的释放口,别人的隐私,或许不是那么光彩,但对此的过度狂热,却会扭曲我们自己的心,让我们沉溺于阴暗之渊,无力摆脱。

 

再者,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可以很美好,也可能会变得很可怕。美好或是可怕,取决于社会规则的宽或苛,而规则不过是人心。举凡待人苛,待已宽者,就是暗夜。相反,苛砺自己,宽肴他人心灵中本能的欲望,我们才会获得自己最期望的,一切的美,与善。

 

最后是告诉我们自己,哪怕是现实现再不理想,但我们心里,务须要保持平和,保持冷静。万不可有丝毫的恨意,更不可有丝毫恐惧。恨和恐惧,会降低我们的智商,让我们做出始料未及的蠢事——我们始终对未来抱有信心,所以更应该珍视自己,保护自己。唯其以一颗平静的心,温和的态度,充满善心的举止,持续劳作的坚忍,才能够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居于善,行于利的人性规则。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