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

发布时间:2020-05-11      来源: 千字文华    点击:

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野蛮的进程;文明的最大功用,就是“让人活得像一个人”。

 

 

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

策划:先知书店

文:千字君丨编:千字君、白果

 
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老子

 

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这个概念充满了争议。《牛津词典》对“文明”的定义是——“指社会高度发达、有组织的一种状态”。但是,怎样的社会状态才算得上“发达、有组织”呢?这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

 

长期以来,很多人在谈及“文明”一词时,总是冠以“古代”或“现代”,“东方”或“西方”等前缀,希望以此论述文明的“分野”。

 

△ 伊朗人的骄傲:波斯文化。图源:《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令人尴尬的现实是,某些自诩为“文明”的社会,一直充斥着血腥、强制和奴役,于是这类“文明”和野蛮总是相互交织、难分彼此。

 

与此相反,在欧洲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却出现了大量的自由城邦,那里的私有财产、司法权威都得到充分的尊重,人们的潜能得到超乎想象的发挥,某些天才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如此看来,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并不总是遵循进化论(阶段论)或“国情特殊论”,而是有着某些贯穿始终的、全人类共有的要素。

 

有几点是毋庸置疑的:文明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世界没有文明;文明与野蛮,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后果。

 

 

 

01「  文明社会的暴力浓度低 」

 

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说,自有文字记录以来,人类社会的暴力浓度总是越来越低。几千年来,人类的对同类的残杀越来越少,这是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最重要的标志。人类活得越来越好,首先得益于越来越安全,而来自同类的相互残杀,是影响人类安全感的第一大原因。

 

例如,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废除了寡妇殉葬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体制就比印度文明得多。

 

 

再比如,在某些地区,人们会将出轨的女性用石头砸死;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仍然保留着对未成年女子行割礼(割除外外生殖器)的习俗,这种仪式通常是强制的,并且通常没有麻醉和消毒……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行为。

 

 

02「  文明社会有稳固的财产权,并且边界明确

 

刘军宁先生在其著作《保守主义》中说:两只蚂蚁争夺一块面包、猎豹和鬣狗争夺一块肉,遵循的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英国启蒙大师休谟发现,动物无法表达“我的”、“你的”这一类概念,但人类可以。在个人拥有私有财产之后,市场交换和分工协作才成为可能,才让人类告别了丛林法则。所谓“好邻居不如好篱笆”,产权边界越清晰的制度,越能鼓励人们诚实守信。私有财产受公平保护的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参阅《保守主义》第五章)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私有财产与自由须臾不可分离”——休谟、柏克、哈耶克、阿克顿、托克维尔、孟德斯鸠等思想巨人,都将财产权视为自由制度的基石。出身秘鲁、留学英国的著名学者丹尼尔·汉南先生在《自由的基因》中说,拉美差不多与北美同时期取得独立,但由于没有像美国那样继承英国的财产权制度,因此至今处于贫困、动荡的深渊。

 

△ 休谟三原则:财产的稳定占有,经同意的转移,遵守契约

 

03「  文明社会开放、协作程度高。

 

动物的团结协作程度远远不如人类,人类依仗市场交换,分工已经高度职业化。近代以来的全球化,更是让人类的协作程度达到空前,全人类的财富总量和生活水平,都呈加速度增长。

 

例如,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侵略中原,抢劫、杀戮,甚至还吃人肉。这些残暴血腥的行为,与中原汉族相比,当然就是野蛮。后来,一些部落受中原人的影响,逐渐懂得与汉人做生意,用畜牧产品交换茶叶、铁器,这就是一种野蛮向文明的开化。而那些坚持封闭自己的种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参阅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因此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说:只有开放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凡是主动闭关锁国的社会,一定会陷入野蛮、落后的恶性循环。

 

△ 《现代日本史》:美国黑船来袭,日本自此主动打开国门

 

 

04「  文明社会普遍遵守契约、目光长远。

 

动物基本上没有任何长期的记忆,也不懂得以积累的经验预测遥远的将来。因此,动物没有诚信的伦理,也无法预见功利行为所导致的结果。

 

但是,人类是有记忆和预见性的生物,积累了足够多的博弈经验以后,人们迟早会明白一个道理:依靠无休止的相互残杀,永远无法走出囚徒困境,斩草除根也无法带来长治久安,唯有切实建立共同的底线、责任明确的契约,才是维护安全感的最佳方式。尤瓦尔·赫拉利说,正是这种强大的“虚构能力”,使人类跳出动物的范畴、成为万物之灵。

 

例如,货币信用就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人类的市场交换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凡是金融市场开放发达的地方,就一定是文明程度高的地方。

 

△ 孟德斯鸠:有商业的地方就有自由、美德和法治

 

另外,不受权力干扰的市场通常是重复、多次的博弈。因此,只要社会保持高度的开放和协作,守信的人就一定是获利最多的——这样便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另外,文明社会的远见还体现在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关切,例如:正视历史真相、对儿童和环保不计回报的投入。不回避不光彩的历史,不会透支国家和自然的未来。

 

05「  文明社会遵循法治,法律保护所有人的自由。

 

在一个文明的国家,法律就是国王。任何事物都严格遵循法治原则,任何公权力都必须受到法律制约。由于契约的普遍建立,文明社会产生了宪法契约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在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分权制衡对公权有充分的约束,这使人们获得了长久的安全感、言论自由和创造幸福生活的自由……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宪法保障,没有普遍性的、体制性的任意刑罚(饥饿、剥夺睡眠、刑讯逼供等)。即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必须经由严格的司法程序方可定罪受罚。

 

△ 程序正义:全世界都说辛普森杀了人,但证据说没有

 

而在一个野蛮的社会(例如秦始皇时代),人们面对无所不能的国家机器、无所不在的强制和奴役。这里充满酷刑和寻租,程序正义时常遭受践踏。很多昭彰的罪行,甚至就是以法律的名义进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契约(法治)精神是文明的基石;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越高,保护人民的权利越充分,这个国家就越是稳定繁荣。

 

06「  文明社会的人们具有普遍的同情心,尊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关注生活细节。

 

同情心,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自私是生物的天性,是生存和繁衍的依据,但是人类有同情心,并且,与自己相似度越高的事物,越能唤起我们的同情心。例如,我们最关心的依次是:自己、亲友、同类、动物、植物……

 

个人选择越多的社会,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当一个社会的规则容许人们“自私自利”,鼓励人们互惠互利时,人们反而会自发地同情弱者,处处为弱者着想。因为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普遍的状态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活得足够好,并且有余力帮助弱小,将同情心扩大到陌生人、动物乃至一切生物的范围。如果一个社会里最弱小的存在也可以活得尊严、幸福,那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 如果基本人权都没有保障,动物保护人士显然就是“吃饱了撑的”

 

相反,如果总是停留在马斯洛所说的“最低层次需求”——人们为了满足最低水平的食欲、性欲和安全感需求,就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身在这样的社会,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动机追求更高尚的目标,美德和生活品质都将成为稀缺品。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不断摆脱野蛮的进程;文明的最大功用,就是“让人活得像一个人”。

 

另外,亨廷顿所谓“文明的冲突”是站不住脚的:文明之间有竞争、有摩擦,但绝不会产生相向而行的冲撞——产生冲突的,只能是野蛮和文明:暴力与和平,封闭和开放,奴役和自由,契约和丛林……

 

值得庆幸的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秩序的领地一直在扩大,野蛮的领地一直在缩小——我们对未来仍然可以保有期待。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