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央行工作论文:“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房价太高逼走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1-04-16      来源: 新华网思客    点击:

 
论文提出,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图/央行

 

连央行的工作论文也关注人口问题了!

 

4月14日,央行官方微信发布工作论文,直指我国面临的人口严峻形势,直指应该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

 

工作论文表示,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何谈创新。这是深圳过去超越香港的主要经验,未来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其长远发展的障碍。要清楚发达国家消费率高有历史原因,其力图改变、但回天无术,因此不要以此为学习的榜样。

 

论文表示,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主要观点:

 

应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

 

房价太高把年轻人都逼走了,何谈创新?

 

东南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部分原是文科生太多。

 

……

 

论文还指出,不仅要放开生育,而且鼓励生育;不仅优化生育政策,而且完善养老制度;不仅注重国内劳动力转移和利用,而且鼓励走出去利用其他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甚至尝试学习发达国家的移民;不仅多生孩子,而且注重储蓄和投资;不仅强调要素积累,而且重视科技进步和规模经济,以弱化要素积累导致的边际收益递减;不仅采取短期政策,而且注重长期治理,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一话题还登上微博热搜。

 

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报告,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上一年同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

 

1

 

为什么要放开生育?

 

对于放开生育、鼓励生育的理由,论文做了深入分析。

 

论文称,据联合国测算,我国人口将在 2030 年达到 14.6 亿的峰值后趋于下降,2050 年降为 14.0 亿。同时老年人占比继续增加,少儿和劳动人口占比继续减少,长方形的顶端进一步变宽,底部进一步变窄,人口结构将变为倒金字塔形(预计 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占 26.1%,劳动人口占 59.8%,少儿人口占 14.1%(见图 2-c))。

 

 

 

 

 

 

 

 

论文称,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让生时放开,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则没了用处。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生育。要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

 

 

央行工作论文中提出目前人口问题的应对之策

 

1.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

 

出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占比和生育率,前者受历史人口状况的影响,改变起来难度大;后者受当前妇女认识的影响,提高起来见效相对快。

 

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让生时放开,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则没了用处。

 

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生育。要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倡导生育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重视储蓄和投资

 

首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储蓄率过快下降的趋势。要清楚我国不仅肩负发展的重任、而且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要明白没有积累何来增长。

 

其次要认清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要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清楚发达国家消费率高有历史原因,其力图改变、但回天无术,因此不要以此为学习的榜样。

 

第三要重视投资。要扩大国内中西部的投资,虽然我国总体的资本边际收益持续递减,但中西部的机器换人仍大有可为;要扩大走出去,尤其是亚非拉的投资,因为这些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仅存的人口红利。

 

图片

 

3.推进养老改革

 

首先,养老制度要由即时支付型转为储蓄型。我国现有养老体制的初衷是考虑了储蓄养老的长远需要,但实际执行下来变为现收现付的Pay As You Go。这在人口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尚能勉强维持、也简单易行,但遇上人口转型带来的老龄化危机,则难以应对。

 

其次,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绝大多数人混淆二者并将二者置于养老金下统一讨论,给我们的认识和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实际上,两者的目的、产品性质、资金来源、缴费标准等都有根本不同。

 

从目的看,前者是为了构建社会基本保障网,后者是为了解决短视造成的跨期配置;

 

从产品性质看,前者是公共产品(全覆盖、无差别),后者是市场化产品(有差异、有激励);

 

从资金来源看,前者应财政兜底,后者则由企业和个人缴纳,政府不应补贴;

 

从缴费标准看,前者是保基本,不应标准过高(基本而非奢侈),后者则可根据企业和个人条件、需求而变换缴费率和养老金待遇标准。

 

第三,妥善解决转制成本。在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个人账户;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转制成本,保持个人养老金缴费、支付连续,实现平稳转制。

 

第四,多项制度配合。有人认为养老改革可很快实现转轨,实际上任重道远。改革要么降低养老金标准,要么多付出劳动,以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前者可降低替代率,杜绝退休工资拿得比在职高的现象;后者可延长退休年龄,但要早做,拖得越久,越难解决。养老改革也需以税收制度完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健全、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能力提升、居民养老保障和投资管理意识增强等为保障。

 

4.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

 

未来我国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是一句空话,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

 

首先环境宽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体系。创新要冒风险,如果人们知道即便失败,也有饭吃、有房住、有病看,就会敢冒险、敢创新。

 

第三控制房价。创新创业靠的是年轻人,但其多半没钱。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何谈创新。这是深圳过去超越香港的主要经验,未来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其长远发展的障碍。

 

第四重视教育。要重视母亲和少儿的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覆盖面、教育公平性;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进步周期长、见效慢、不可控(熊彼特也认为创新性破坏难找规律),因此我国当前还是要以人、财、物的储蓄为本,教育和科技为辅。

 

 

货币政策委员会蔡昉谈人口达峰值影响

 

在3月20至22日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出席时表示,2025年中国人口总量或将达到峰值,以后就是负增长。总人口的负增长不仅带来的是供给侧的冲击(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同时带来需求侧的冲击,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蔡昉建议:

第一,供给侧的挑战,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率,只有这样才能替代过去已经消失了的人口红利和传统增长动能。

 

第二,从需求侧来看,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最大的潜力还是居民的消费潜力。

 

 

任泽平:四胎五胎未来可能给奖励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3月份的公开演讲中指出,中国老龄化在加速到来,大约到2030年左右,中国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如果政策不做调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储蓄率下降,社保负担上升,政府负债上升,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降,国家竞争力下降。

 

任泽平预计,生育政策在“十四五”时期可能会做调整。最好全面放开生育,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比如女性就业的保障,加大托育服务,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的公共支出,建立老年友好城市社会。所以大家保重好身体,估计“十四五”会放开生育,按照老龄化的速度,到“十五五”可能会鼓励生育了,到时候不仅三胎放开了,四胎五胎可能会给奖励,像俄罗斯一样,授予英雄母亲的称号。

 

中信证券此前指出,预计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在2021年4月公布,生育政策或将渐进式调整。预计将放开三孩生育,而生育鼓励政策将在未来十年循序渐进地加码。短期来看,预计放开三孩生育可使新出生人口提升约10%。中性假设下,进一步考虑堆积效应,预计提升效果可到14%左右。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预计该效果足以使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5-1.8之间。中长期来看,要将生育率维持在适度区间,仍需要生育鼓励政策的支持。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思客
思客(sike.news.cn),新华网倾力打造的思想传播与跨界智库平台。我们在这里,与您一起,发现思想力,成就影响力。
172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综合中国人民银行、wind资讯、中国基金报、21世纪经济报道


监制:李晓云
编辑:马宇聪
校对:郭建伟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