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能人腐败”的死结怎么破?

发布时间:2015-04-23      来源: 联合早报    点击:

 

作者 | 李跃华

选自 | 联合早报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中有个官方用语,叫“能人腐败”。该词一经提出后,迅即走红全国。词意指官员能干,但是腐败。官员如何成为“能人”?成为“能人”后为何又“腐败”?笔者认为,这与当时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和政治生态有关。深入分析此现象,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强力反腐形势下,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的问题,即中国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再造。

 

关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政府官员激励机制,北京大学的周黎安教授曾专门对此做过研究,他提出了“政治锦标赛”概念,意即地方政府官员在GDP政绩观的竞赛中跑到前列,才有可能得到晋升。

 

中国治理的逻辑,内在地看是将权力下放到地方的“发包式”治理,此传统在中国延续千年至今。改革开放后,放权让利、鼓励地方先行探索,成为当时中国改革的内在逻辑,也是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此种“发包式”机制给予了地方充分空间来施政。也正因此,此机制被一些怀有政治抱负的地方官员抓住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成一些事情,对地方的政治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在此种语境下,这些官员被称为“能人”。

 

“发包制”本身给予地方政府官员施政的巨大空间,加上社会转型期新旧机制交替更新出现的规则缺位和软化现象,两者叠加效应给地方政府官员创造了充分空间实现自己的执政理想;加上权力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权力愈发膨胀。为了在地方GDP锦标赛赛跑中获胜,手掌大权的地方政府官员任性施政,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激化,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能人成长的背后是政治规矩的软化。但这与当时的政治生态有关,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别官员。

 

 

成为“能人”后的腐败,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是权力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发包式”治理给予地方政府官员巨大空间的另一面,是他们手握大权且缺乏监督。直到十八大以后,才将地方纪委从地方党委的控制下相对独立出来。否则,“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党委,如何对之进行监督?

 

而且,在原来粗放式“发包制”政治生态下,成为“能人”后的官员内心充满自信,把自己之前所有行为都认为是应然,自然会出现“致命的自负”,包括腐败。

 

再者,很多官员在审理中反思,自己成为领导后看到曾经帮过的人暴富,心理有点失衡,所以才开始腐败。这固然与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有关,但也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社会转型期的官员手握分配资源的权力,在商人赠予的物质诱惑面前,对比自己微薄工资,内心失衡。在制度性的反腐和防腐机制未建立完善之前,指望官员个人修养是靠不住的。明朝时期朱元璋反腐不可谓不狠,明朝晚期的腐败却不亚于其它朝代。

 

相较于一般的庸官和贪官,腐败的“能人”落马,不仅官场,普通民众对之也是惋惜。“两会”结束后被调查的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其落马在中国社会民间引起热议。耐人寻味的是,相较于中国大陆媒体的“墙倒众人推”,仇和曾经执政过的沭阳和昆明民众对他倒是叹息,甚至有谢意。原因无他,第一,他给当地确实带来改变;第二,相较于其他官员,他是做事的。这样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恰恰说明中国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十八大之后的强力反腐,包括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生态”等,皆是致力于净化中国的“政治生态”。

 

 

目前,在中央强力反腐形势下,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存在着“不作为”的怠政现象。原因也很简单,之前工资微薄的他们有着各种隐性福利,这也是中国前几年公务员考试热的重要原因。在中央强力反腐形势下,各种隐性福利停留不发或者取消,地方政府官员及公务员选择了不作为或消极作为。

 

“不作为”的背后是不知道向何处作为,或者说对向何处作为的迷茫。尤其是当下所谓“能人”落马,更是让地方政府官员缺乏改革的勇气,增添了犯错的顾虑。

 

新一届领导班子对致力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直在做工作,比如解决县一级科级干部公务员晋升副处级的职业天花板现象,给予地方人大部分事项立法权等,均致力于激发地方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在引导地方政府官员在强力反腐的新常态形势下,如何作为和激发其积极性方面,有必要再造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

 

中央政府在基层干部的职级问题上已有所突破,相信将会激发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包括以年龄划分选拔干部现象也将得到遏制和改善。但是,官员腐败的直接诱因问题,仍没有得到釜底抽薪式的改善。在去除各项不合理的隐形福利后,应给予政府公务员以合理的政治与经济待遇,保障他们心无旁骛、体面的从事本职工作,拒绝外界不当诱惑。

 

此外,还应加强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将“发包制”空间中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行为限度显性化和钢化,优化和升级“发包制”这一中国特色治理制度,规避“能人腐败”现象的发生。

 

“明星官员”的落马让人惋惜,民众朴素的心理反衬出对中国改革推向深入的期待。在中央强力反腐的新形势下,如何在“破”的同时做好“立”的工作,再造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制度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改善中国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