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霸道是官员腐败的前兆

发布时间:2015-05-19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导语】霸道,往往与强势、能力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官员以霸道作风执政,常常给人造成能干事的表象!但是,权力任性,官员常常先“霸”而后“腐”,典型案例触目惊心。
  霸道官员只准他们给别人立规矩,不准别人跟他们讲规则;只准他们对别人发号施令,不准别人和他们讲道理。如此一来,他们便会把任何不能随心所欲的事情都看成冒犯,就会居高临下看待一切本应平等沟通的对象。
  霸道是官员腐败的前兆,对这种观点,你有何看法,进来谈谈。



霸道是官员腐败的前兆

2015-05-16 13:36

作者:赵丰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亲自加上的这句话,言简意深,振聋发聩。权力任性,现实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为官霸道,“霸”而后“腐”,典型案例触目惊心。在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此类现象的关注。

  很多落马官员工作作风霸道

  很多落马官员都曾被曝工作作风霸道,有一些甚至还颇以霸道为荣,以有工作魄力彰显。如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作风霸道,建设铁路不注重“科学化”;辽宁女巨贪罗亚平作风霸道,被称“土地奶奶”;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垄断能源审批,工作作风霸道嚣张,目中无人。还有那些落马的董事长、总经理、局长、行长、书记们,“作风霸道”的也不胜枚举。

  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更是多年以作风霸道著称。在其担任昆明市委书记时,曾经有一名商人说,“由于仇和强调威权,许多人都觉得昆明似乎没有了市长”。无论在宿迁还是昆明,仇和都将说一不二的风格贯彻到底。这种追求威权、罔顾民主的施政思路,在仇和身上体现得集中而典型,他所宣扬的“以不民主推动民主”,“以人治推动法治”的激进改革措施背后,其实只有“政绩”二字。仇和使用的是“治民之术”而非“民治”,想成为人民“救星”,而不是让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很有些“视公民为子民的味道”。

  霸道是权力的衍生物,是特权思想作祟,是权大于法的具体表露。常年浸染在特权意识里,就会养成这样的恶习:只准他们给别人立规矩,不准别人跟他们讲规则;只准他们对别人发号令,不准别人和他们讲道理。如此一来,他们便会把任何不能随心所欲的事情都看成冒犯,就会居高临下看待一切本应平等沟通的对象,就会觉得身份是所有场合的通行证,就会觉得权力是一切事情的许可,包括使用暴力。在权力不受控制的情况下,欲望也会随之膨胀,一旦自己把握不好,就容易受到诱惑而走向贪腐深渊。

  官员霸道的工作作风令他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容易导致官员与同事下属之间产生矛盾,更强化了霸道官员的绝对权力。这不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给霸道官员以权谋私提供了游刃有余的操作空间。霸道的作风和绝对的权力一旦结合起来,权力监督和制约便彻底成为了一句空话。

  官员霸道的工作作风之所以有市场,有时与上级领导的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领导甚至认为霸道是工作有魄力、有能力的表现。而霸道的官员也竭力把这一切与工作上的“精明干练”联系起来,借以达到迷惑上级,威慑下级的目的。

  为什么少数地方、部门的干群关系会那么紧张?并不全是工作中所产生的尖锐矛盾,而是因为一些干部长期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所致。霸道官员落马,只因其行事风格与民意背道而驰,与党纪国法不符。

  “一把手”霸道异化为人财物“一支笔”

  从近年落马官员的报道来看,很多是作风霸道的“一把手”。当年曾以大肆卖官出名的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人称有“三气”——官气、匪气与霸气,脾气暴躁异常,下属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污言秽语和辱骂呵斥。此外,像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贵州省建设厅原厅长卢万里,等等,都素以作风霸道而著称。

  “一把手”现象,看似作风霸道,实则异化为人财物“一支笔”的“大老板”、“土皇帝”,久而久之有的“一把手”就习惯于凌驾于领导班子集体之上、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一言堂”,伤及“民主集中制”。个人素质可能有高有低,能力也有强有弱,但如果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好,作风不好,一个班子就搞不到一块去。有党建研究专家尖锐指出:“作风霸道不能当一把手”,其背后的深意不能不引起重视。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领导班子实施正确领导,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应对那些霸道的“一把手”走向贪腐的有效途径,也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民主集中制量身定做的两顶帽子,是给两个不同的对象戴的,不能由一个对象独占,谁独占,谁就会陷入鸡和蛋互以对方为前提的怪圈,把真理变成谬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适当分解“一把手”的权力和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

  要将权力关进民主、法治、监督的笼子

  一些干部之所以霸道,除了性格上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没有真正认清手中权力的属性。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往往成了个人霸道的底气和资本。甚至认为,有了权力,就可目空一切,“我的地盘我作主”,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地任性。有权不可任性,因为权力对应的是民众的期盼,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权力任性的一个主要根源,是权力迷思和人治思维。要将权力任性“连根拔起”,唯有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具体来说,是要将权力关进三个笼子,一是要关进民主的笼子,二是要关进法治的笼子,三是要关进监督的笼子,没有监督,是关不住权力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是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对权力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在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的重要探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权力的产生、授予及运行,都应用制度来规范,而不是带有主观的个人色彩。各级政府需要保持它们的决策力,但官员们的权力必须严格限制在公共领域,不能向私人领域僭越,那些暗渡陈仓的灰色地带都应被封堵。权力都有自我膨胀的倾向,引导周围环境对它的屈服,权力的规范性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反复打磨。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