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整治腐败隐患,拔除“圈子文化”根基

发布时间:2015-05-22      来源: 魏蓝    点击:

整治腐败隐患,拔除“圈子文化”根基
江西省委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意见》指出,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得搞人身依附和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得以“老板”“老大”等称呼领导干部。(5月21日 新华网)
江西省委出台的《意见》指出要治称呼庸俗化关键要治“圈子文化”,从这样的举动也能看出,反腐不仅仅是抓几个官员,更是对深层官场文化甚至是社会观念的触动和改变。在近两年打掉的“老虎”、“苍蝇”中,不少都存在“圈子文化”现象。
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间存在着以权力为纽带形成的利益集团,这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完全相悖,危害非常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敢于并且能够占山头、搞圈子,根本原因还在于权力的脱缰和监督机制的失灵。
笔者看来,阻止腐败分子抱团腐败,一方面要积极引入群众监督,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增强群众已加你在干部选拔中的权重。另一方面则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正常的考评激励机制。
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对症下药,加上自身的自我净化,惹人厌烦的“圈子文化”会定格在廉政反腐墙上,还政治官场以清风正气。
作者:魏蓝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