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干部必修】于“隐微”处多约束

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人民论坛】于“隐微”处多约束

陈峰

 

有这样两则吃鱼的故事,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因为武则天崇佛,严禁屠宰。一次,御史娄师德在饭馆就餐,厨师上了一道肉菜说,豺狼咬死了羊。过了一会,厨师又上了一条鱼,说鱼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大怒:豺狼怎么会潜水?你可以说是水獭咬死的嘛!

 

战国时的公孙仪,位居鲁相,却“嗜鱼而不受鱼”,他的逻辑是:受鱼失禄,无以嗜鱼,不受保禄,终身嗜鱼。

 

吃鱼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果食之不当,也会出问题。精明世故的厨师先是端上羊肉,继而奉上鱼肉,好在娄师德没有听之任之,对违反禁令的行为当头棒喝。同样是吃鱼,公孙仪则是君子爱鱼取之有道,以不受鱼之廉而终身嗜鱼。

 

一条鱼,可以照鉴对法令的态度,也可以折射对权力的认识。对领导干部而言,生活小事有时并不可小看,更不能掉以轻心。小事情容易沦为思想决堤的管涌口,也容易成为温水煮青蛙的迷魂汤。当年,刘青山、张子善就是从收受“哈德门”香烟开始沉沦,发酵出腐败大案。看陆续公布的贪官忏悔录,不少人当初也是小心翼翼,后来就是从一顿饭、一个红包、一块手表等“小事”上,被打开了缺口,结果一步走错步步错,走上了腐化堕落的不归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生活小节虽小,但背后的考验不小

 

《礼记》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个人不能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而放松自我要求,也不能因为是细小的事情而无所顾忌。一位从重要岗位退休的领导,回顾自己的从政经历,颇有感慨。他说,慎小慎微是一剂强身健体的良药,关键是做到“敬、净、静、镜”四个字:心存敬畏,莫把小事不当事,忽视小事会出事;净化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常给自己杀菌消毒;静而不躁,知止而后定;以人为镜,经常三省吾身

 

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焦裕禄给孩子们定下了“不准看白戏”的规矩;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许多党的优秀干部,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就在于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考验总是存在,“围猎”此起彼伏,守住一次底线不难,难的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古人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独慎微,贵在一个“恒”字。每一件小事都不糊涂,每一个细节都不忽视,始终保持清醒理智,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从严从实的作风,就会化为植入灵魂的铁律。把好思想的“总开关”,就要不懈怠地紧好每一颗螺丝钉、保养好每一个零部件。这是干部严格自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履行职责的刚性约束。

 

“一滴敢报江海信”,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格。当前,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开展,党员干部更应扎紧篱笆,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时时处处坚守是与非的底线、明确公与私的界限,才能锻造金刚不坏之身、成就奋发有为之业。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