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治疗葛朗台式贪官的“双面病”还需“抓好药”
发布时间:2015-07-16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东篱:治疗葛朗台式贪官的“双面病”还需“抓好药”
近日,宁愿坐2小时公交下乡买豆腐的
江苏镇江市民防局原局长朱冬生因受贿200万被判刑11年,再次让人们关注那些一方面大肆受贿、另一方面又抠门的贪官。(人民网
7月16日)
近年因贪腐问题落马的官员中,葛朗台式的贪官屡见不鲜,一方面贪婪成性,另一方面却节约抠门,这些贪官们人前人后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让人震惊,网友们纷纷质疑,是什么让他们疯狂敛财,却仍执拗地披着“节俭”的外衣?
分析“节俭”贪官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不过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贫瘠,这些贪官穷的并非是钱财,而是精神,他们在思想上无视法纪,知法犯法,一个精神匮乏之人往往会以物质去弥补,就走上了贪腐的道路;二是掩人耳目,他们不是不想去享受,而是对于这不义之财不敢花、不能花,怕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三是利欲熏心,不懂得满足,这些贪官虽然说不上是享尽荣华富贵,但至少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不在话下的。然而他们却不懂得满足,大肆搞权钱交易。
“葛朗台式”节俭官员落马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任何人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离了为官的宗旨,脱离了群众,损害了党、政府和群众的利益,就不能被容忍。这也给反腐败斗争发出了警号,腐败分子的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辨别,反腐工作需要长期坚持。而这种越来越会伪装的贪污腐败,要当做今后反腐工作的重点、难点来抓,不能仅看表面现象,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腐败分子的真面目,不能再被他们的假象所迷惑。
笔者认为,“葛朗台式”贪官的双面病需三味良药来治理,第一味药是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干部财产登记制度,加快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加大干部个人信息透明度;第二味药是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第三味药加强监督,全方位构建“一把手”权力监督机制,最大限度防止权力失控、权力滥用,让“两面”贪官无所遁形。(文/东篱)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