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大原校长纪宝成被留党察看 副部级待遇取消

发布时间:2015-07-17      来源: 腾讯    点击:

 

人大原校长纪宝成被留党察看 副部级待遇取消

 

 

媒体:有没有处罚前人大校长纪宝成应让公众知情

 

纪宝成 资料图

2015年,不少人感觉,中纪委“打虎”的节奏似乎放缓了,抓“老虎”的频率没有2014年密集了。可是最近有好几位在中央纪委工作的同志却告诉正哥哥,他们的工作比2014年不但没有变轻松,反而更加忙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正哥哥就用大数据分析的办法,来告诉你答案。

先来看两张图:一张是2014年中纪委公布的给予纪律审查的中管干部,共38人;另一张是2015年以来中纪委公布的给予进行纪律审查的中管干部,共16人。

 

人大原校长纪宝成被留党察看 副部级待遇取消

 

 

人大原校长纪宝成被留党察看 副部级待遇取消

 

光从数量上来看,半年多来2015年中纪委打的“老虎”不及2014年总数的一半。但请大家认真看表格:2014年1至6月,中纪委公布的“老虎”人数为15人,2015年1至6月,中纪委公布的“老虎”人数也是15人,刚好持平!也就是说,同比来看,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打虎”的人数是一样的,中纪委今年上半年“打虎”的节奏完全没有放缓!那么,“打虎放缓”是大家的错觉吗?对比表格可以发现,中央纪委在公布“老虎”时,2014年曾经多次出现过一天同时公布二至三人落马的情况;而2015年,仅在两会闭幕当天出现过一天同时公布仇和、徐建一两人落马的情况,在发布的密集程度上,的确不如2014年势头“猛”。但仔细分析原因可以发现,2014年同日公布的“老虎”往往是窝案、串案,如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导致杜善学、令政策同日公布,聂春玉、陈川平同日公布,任润厚、白云同日公布;以及赵少麟、何家成同日公布等。而2015年,没有再出现山西塌方式腐败这样的极端案例,因此同日密集公布“老虎”的情况大为减少,这是合乎常理的。从被查“老虎”分布地区来看,2014年被查“老虎”共涉及17个省区市和8个中央有关部门;而2015仅上半年被查“老虎”就涉及9个省区市和6个中央有关部门,可以说,被打“老虎”分布更分散了,基本上每个“老虎”都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单位,这也意味着中纪委要投入更大的办案力量来应对。这可能是中纪委工作人员感觉比去年更忙的原因之一。

再来看一看两张图上“老虎”们被查时工作状态的对比情况:2014年的38人中,被查时在重要岗位任职者为21人,占总人数的55.3%;在人大、政协等岗位及病休者共14人,占36.8%;退休者3人,占7.9%。而2015年至今的16人中,被查时在重要岗位任职者达11人,占总人数的68.8%;已退出重要岗位的3人,仅占18.8%,退休者2人,占12.5%。

这说明什么呢?中央纪委多次强调,惩治腐败要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可以看到,2015年,中纪委“打虎”更加聚焦在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如杨卫泽、廖永远、王天普、余远辉等人。中纪委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对于这种还在重要岗位且还可能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一般来说案件线索更加隐蔽,查处难度要比已经离开重点岗位的干部难度更大,更加需要“深挖细查”。这也是他们觉得今年工作比2014年更“难”更忙的一个原因。

此外,据了解,中央纪委向社会公布的“老虎”主要是严重违纪违法、已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者。事实上,2014年中纪委处理的中管干部总人数多达50多人,2015年以来也已达20多人。除去被开除党籍乃至移交司法者,还有一些中管干部视其违纪程度不同,分别受到了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等不同性质的处分,有的已经向社会通报;有的已经在党内通报,有的则尚未公开。

例如,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鸣,陕西省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军等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向全社会通报批评;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因违纪被内部通报,给予留党察看两年处分,并被取消副部级待遇;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韩志然,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颜世元,因违纪已被免去职务,而具体受到何种党纪处分尚未公开。

因此,中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启动后,中纪委的案件检查室更名为纪检监察室,以前只重点查涉案金额达千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一个省一般盯住3、4个重点对象即可;现在整个省委领导班子十几个人,加上人大、政协的中管干部,多的达30余人,只要违纪、不论轻重都要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量翻了好几番,难怪他们觉得更忙更累了!

现在,您还觉得中纪委“打虎”放缓了吗?让我们重温一下今年初,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是一阵子,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一步步引向深入。”

数据已经充分表明,中纪委“打虎”将踩着不变的步伐,并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徐徐图之,不断深入,而不是一阵风、搞运动。不信,咱们走着瞧!

事实+

我国高校腐败频发

据粗略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已达50多起。梳理见诸各大媒体的高校腐败案件,腐败重灾区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

基建领域是“重灾区”

2014年12月9日,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受贿、挪用公款一案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周文斌被指控的受贿款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是某投资公司为感谢周文斌在工程承接、工程款支付、审计决算等方面的关照,先后9次送给其410万元人民币和30万元港币。

据办案人员透露,高校基建领域职务犯罪暴露出的“潜规则”充斥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招投标环节、发包分包、施工、验收、预决算和工程进度款预付等。为获得工程项目,一些建筑企业将工程总造价的5%至10%作为行贿资金列入支出预算,这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之一。

科研经费腐败

“吃喝拉撒睡,全都靠经费。”西安理工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刘丁,利用科研经费吃回扣购买豪车,更是暴露出了高校人员“吃”科研经费的“潜规则”。被媒体称为“可能创造了贪污科研经费新纪录”的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原院长陈英旭,授意其博士生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近千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招生腐败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涉嫌利用职务便利,在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就是有力佐证。(腾讯新闻综合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