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官员坠亡事件频发折射不良政治生态?

发布时间:2015-07-19      来源: 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官员坠亡事件频发折射不良政治生态?


7月18日15时许,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玉萍,被发现死亡。据衡阳市公安部门初步判断为坠楼身亡。具体死亡时间及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7月18日衡阳新闻网)
又是一起官员坠亡事件,乍看到这起新闻,第一感觉并不是联想到贪官畏罪自杀后的憎恶,而是认为这类官员尽管可恶、可憎,却也可怜、可悲,既有坠亡自杀的勇气,却为何没有抵制权色利益诱惑的勇气?
坠亡的是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常组副书记、副主任朱玉萍,现年53岁,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仕途,一路平步青云,从通讯干事一路晋升至衡阳市人大党组呬书记、副主任,虽不是成长飞速,却也平顺。目前,朱玉萍的死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但舆论必然猜测纷纷,近来媒体曝光的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不一而足,虽然事后调查发现这些官员多为严重违纪犯罪的贪污腐败份子,但仍不免让人触目惊心。人之生死,也只在转瞬之间,生命只有一次,什么人才不会珍惜?如果连死都不怕,又何必急于一死?倒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官员选择以极端方式终结自己的宝贵生命?
人之死,也当是一个有尊严的过程,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显然,选择坠亡或其它极端方式自杀,死相必然是极其难看的,朱玉萍之流的官员不可能不会想到,其坠亡之后的恐怖画面,会是何等有辱其个人人格?又会让其家人何等伤心欲绝、无地自容?从腐败官员的自杀案例来看,选择自杀往往并非临时决定或一时激动所为,而多是在明知违纪犯罪事实被纪检监察机构充分掌握后,自知等着自己的只会是法纪的严厉制裁、正义的审判、群众的唾弃和众叛亲离,人生的巨大起伏、冰火两重天,绝望之下,选择以极端方式自杀来逃脱制裁、解除痛苦。早知下场会如此凄惨,又何必当初?
不少网友感叹,官员坠亡事件频发折射的是不良的政治生态。一些官员党性不纯、政治底线不厚实、信念不坚定,从收取一点点“好处”开始,一步步沦陷于腐败泥潭,固然可恶,但也令人扼腕叹息。但任何事物的变化皆是由量为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少数腐败份天性顽劣、政治底线不坚定,也不足以破坏污染大的政治生态。但如果是预防和维护政治生态环境的机制制度本身也有问题,则会让腐败势力越加滋生、壮大,甚至损害党的肌体的健康。反思腐败官员坠亡事件频发,实是反思一切腐败官员非正常死现象背后的根源。不管反腐手段如何极致,也旨在“壮士断腕”、刮骨疗伤,重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维护党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失。避免官员坠亡这样的悲剧,关键在于构建健康的政治生态,构建严密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机制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氛围。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