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金花:贪腐频发实为干部廉耻之心的忘却
发布时间:2015-09-06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2015年1至7月,黑龙江省纪委共查处问题460起,处理54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2人,同比分别增长57.5%、68.5%和128%。(9月5日 人民网)
人无廉耻枉做人,心无百姓莫做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打虎拍蝇”力度不断加大,大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信心和热情。但我们要看到,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腐败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有的甚至还很严重。原因关键之一,就是这些干部还怀揣着“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的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以身轼法。而这些“死性不改”的干部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典型干部,譬如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相比,不由发现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老一辈干部都有廉耻之心,能够时刻以知荣明耻要求自己。
所谓廉耻心,是指对廉洁的操守和失廉的羞耻感。孟子说过,“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一个人之所以不作为,乃至于贪赃枉法、失职渎职,做出种种不合乎道德法纪的事情,原因就在于不知羞耻。而这些人往往对党规党纪要求置若罔闻,将理想道德搁之脑后,把国家法律视同儿戏。久而久之,便出现“信仰危机”、“情操低俗”、“言行无常”,最后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由此可见,拥有一颗廉耻的心,对于为官者是多么重要。所以,要彻底改变干部当中存在的贪腐等现象,还得从内心出发,唤醒干部的廉耻之心,重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检验,在权力、金钱、美色等诱惑的考验下,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之心,不为情趣所惑,不为欲望所困,不为人情所累,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做一个人民信赖的共产党人。
新闻链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05/c1001-27545035.html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