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蒋洪“头号提案”:只有民主才能根治腐败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软件搬运工    点击:

全国政协委员蒋洪表示,我那篇报道发言的主题是“公民表达的权利必须要保障”,这是法治社会、民主社会、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怎么会被违法违规了?我认为不应该。

 

“太可怕了,太让人惊奇了。我左看右看,看不出什么违法违规的内容。”蒋洪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的驻地酒店,每晚9点到10点半,蒋洪再忙也要抽出1个半小时游泳2500米。游泳的习惯也与“两会”有些关系:已经年过花甲的他白天开会,晚上接受媒体采访,疲劳之下感冒上身,咳嗽到扭腰。

 

就医之后,蒋洪才知道自己已经是腰椎间盘突出,在自己的身体管理方面,他再次显示出了如同从前戒烟时的果断和坚持——他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每天游泳,半年之后走路终于不再成为问题。

 

今年是蒋洪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十个年头,平时他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的身份似乎很难引人注意,但作为公共财政领域的权威学者,他在每年“两会”期间提交的意在推动“阳光财政”、政府预算改革、信息公开、财税改革的提案,总是会直指问题要害。

 

在这个两会,蒋洪的发言成了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暨提案

 

蒋洪 

 

界别:民革

  

委员号:0155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果。从中央到地方,一批又一批的贪腐官员受到了惩处,与公款消费相关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高端娱乐服务业需求锐减,全社会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中央反腐的决心、力度及其影响。

 

人们期盼着反腐的深入发展,实现根治腐败的目标。

 

治理腐败的方式总的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治理,即权力部门内部自上而下的或者相互之间的制约,另一种是外部治理,即社会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对整个权力部门的制约。

 

对于反腐来说,这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当前的反腐主要采取了前一种方式。

 

 

单纯的内部治理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权力部门中不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横向之间都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限制下级的公款消费同时也意味着要限制自己的公款消费,堵住另一个部门的贪腐漏洞也意味着堵住了自己额外利益的来源。这种利益的一致性会使监督管理逐步软化、弱化。

 

其次,谋求自身好处的可能性与权力的大小有关,权力越大谋求自身利益的可能空间也越大,而受到的约束则相对较弱。这意味着上级会比下级有更大的自我放松的激励,从而导致上行下效,监管形式化。

 

再次,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信息部对称,内部监督管理成本会很大。一时的突击也许能够承受,但从长期来看会因代价过大而不可持续,这在实践中表现为“一阵风”,过后又逐步松懈。

 

因此,单纯地通过内部制约来反腐可能只是治表而不能治根,可能一时见效,但不会是长效,更不可能根治。尤其是从大跨度的时间范围来看,结论更是如此。我国几千年来历代王朝兴衰史可以证明这一点,共和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历史也同样能证明这一点。对此,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深刻认识。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针对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毛泽东就说过,“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见,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强化外部制约,是根治腐败的长效机制。

 

虽然我国目前在反腐上已取得一些成绩,但离腐败的根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清除产生腐败的土壤。能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只有一个,就是民主政治制度。

 

最近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凸显了民主的重要性。民主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权力,党多次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必须切实地将这种保障落在实处,才能实现民主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使之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建议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方面采取如下措施:1.修改《保密法》,在法律上明确国家秘密的范围和界限。2.将现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一行政法规上升为由人大立法的法律,明确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精神,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3.实现政府各类预决算以及所有公共资产和负债状况的公开和透明。4.尽快制定和实施官员收入和财产公示制度。5.公开各项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管理制度,不公开的不能生效。

 

我建议在保障公民的表达权方面采取如下措施:1.切实采取行动,保障人们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和愿望的权利,不仅要保障意见相同者,同时也要保障不同意见者,真正做到“言者无罪”。2.改革新闻管理制度,鼓励新闻机构全方位、多视角、多种方式的采访和报道。3.改革各类媒体和出版管理制度,鼓励畅所欲言,在宪法的框架下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公民的表达权不受侵犯。    

 

我建议在保障公民的参与权采取如下措施:1.保障每个合法公民参加选举和争取被选举的权力。2.采取措施让选举人了解被选举人,特别是被选举人在公共事务上所持的观点和主张,让选出的代表能够真正反映社会公众的愿望和要求,并对选民负责。3.人大代表专职化,并配给与之职责相适应的工作团队。4.理顺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使之真正成为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构”。

 

在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都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时,公民的监督权也就自在其中了。这些措施对于民主制度的建设是必须的。

 

我深知改革必然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目标必须明确,不论进度如何设计,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以保证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地向这一方向迈进。

 

 

可以确信,民主政治建成之日就是腐败根除之时。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