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游伟:反腐败规划,须确保兑现承诺

发布时间:2016-05-07      来源: 法律读库    点击:

作者游伟,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教授、上海禅诗书画研究社顾问、研究员。本文加注原创标识已征得作者同意。                                                                  

 

    两年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还有近两年时间,这一份工作规划就得接受成效如何的检验。

 

当年的这份文件,要求各级党委要把落实《工作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为此,中央还特意下发《通知》,在继续强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同时,还特别强调通过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我注意到,“三个机制”的提法之前就有,但上述规划和通知则明确“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而不是以前所说的“完善、健全或者强化”。事实也证明,中央现在的反腐败工作,更加重视纪律检查的自身监督作用的发挥。


    现实的官员腐败状况的确不容乐观,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近些年立案查处的官员职务违纪、违法犯罪案件的数量,一直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一方面说明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实际查案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社会转型期,职务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没有减弱。


  同时,近年来,官商联姻、官商勾结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并与传统的公职人员犯罪形成交织,进一步呈现普遍化的发展态势。也正因为如此,中央当时明确提出要“用五年时间,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按照现在的提法,就是要迅速不断地压缩腐败存量,尽力控制住腐败的增量。


    在我看来,腐败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机会多、代价小。“机会多”,就是目前依然存在某些党政机关及其官员工作职责不明、界限不清以及权力过大,向社会的渗透力过强的问题,党政不分、政企不分,许多按分工应当由社会组织、团体承担的职能,政府大包大揽,样样都管,管得太多,管得太细,从而提供了许多权钱交易的机会。因此,控制权力滥用的制度设计,就是要细致划定公共权力的边界,不能让它过多侵入社会的经济和公民的生活领域,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公共权力的行使也不能暗箱操作,必须增加透明度、公开性,让权力在“阳光底下”运行。


     “代价小”,就是权力腐败的发现率过低,出事“偶然”,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方面,必须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特别是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申报、公开及其配偶子女从业回避等制度(上海己经开始实行),并进一步加强具体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内部制衡体系,防止“一把手”一个人拍板定调说了算,建立和完善违职查究制度。


    而从司法角度上讲,又必须通过证据制度的合理改革,破解官员利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取证难”问题,并针对司法指控和实际裁判时经常遇到证据不足、认定事实困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立法程序,建立起公职人员“职务便利”涵盖范围及权钱交易中犯罪故意、共同行为等的“推定认定”制度,并通过严格的司法程序,及时使腐败分子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彰显法的严肃性、统一性和权威性。我认为,对官员贪腐行为必须从严治理、从重处罚,建立起与“零容忍”相匹配的刑事法律制度,从而兑现严惩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