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防一把手“一言堂”,就得把乱决策当“腐败”来治

发布时间:2017-06-29      来源: 全民职教    点击:

文/社论
 
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5个法定程序,分别作为专章予以规定;强调集体讨论决定为决策必经程序,并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为防止一把手搞“一言堂”,要求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须说明与多数意见不一致的理由,并如实记录……
 
6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起草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引发广泛关注。
 
 
 
有些媒体提炼出“明确重大决策将走5个程序”“突出公众参与”等,作为该征求意见稿的亮点,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其实就明确了这些。
 
这部在国务院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中被列为重大全面深化改革急需项目的法规“面世”,更大的亮点在于,在程序细节设计上对地方“探路”的突破。而这些突破,指向了对一把手“一言堂”等现实问题的治理。
 
现实中,一把手拍脑袋决策、决策错误拍屁股走人,最终财政买单百姓遭殃的案例不少。像季建业主导投资180亿元的全城雨污分流工程,当年既没开市民听证会,也不听专家学者意见,说上马就上马,可谓惨重教训。一个重大决策出问题,有时比一个官员出了经济腐败问题危害性更大。
 
 
 
季建业
 
但对经济腐败问题,如今已有完整的惩处体系,而对决策失误的约束性制度框架,此前难言完善。
 
虽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已有17个省级政府和23个有立法权限的市政府都出台了相关规章,但这终究是地方性的。一是适用面受限,二是质量参差,有的还存在纰漏,如对“公众参与”等程序的规定语焉不详,导致其容易沦为走过场。
 
尽管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单行法律对行政决策程序都有涉及,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也在完善,但仍缺乏对决策程序全链条约束的缜密规范。
 
 
 
在此语境中,在总结地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全国性法规,填补专门的行政程序法仍在制定的窗口期空当,很有必要——要真正把乱决策上升到“决策腐败”的层面,从程序上对其严防死守,不能让“李达康”们想向公检法等摊派“倒闭企业安置费”就随意摊派。
 
所以征求意见稿明确那些程序具体怎么走、有什么讲究,颇具意义。拿“公众参与”来说,对其适用范围、结果应用、考核监督等怎么弄,决策前、中、后有哪些操作规程加以细化,确实很有必要。事实上,此前有些地方爆发的PX事件,如果在决策环节就掌握了“吸纳公众参与”的正确打开方式,恐怕也不会引发民意抵触。
 
 
 
包括“集体讨论”环节的发表意见顺序上,要求行政首长“末位发言”,也并非多余,这是为了规避一把手意见“先表”对他人意志的裹挟、对异议以上凌下式的潜在压制,避免集体讨论程序被架空。
 
当然,如何防止“被民意”,怎么避免“记录不如实”,也是要考虑的问题。这也需要将民意、专家意见吸纳过程等“全息公开”,还有建立对质疑的及时释疑机制。归根结底,只有避免重大决策程序出问题,才能避免重大决策出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